【本報訊】弱美元大勢昨日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就國家外滙儲備結構調整的言論,進一步「震散」。反映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強弱的美滙指數跌至新低,人民幣滙價則創出歷史新高,內地官員片言隻語,指點環球股滙市場的威力,越趨立竿見影。 記者:劉美儀
財資界人士認為,市場已找不到阻止美元跌勢的論據,相對美元,包括黃金、非美元主流貨幣及相關資產將持續偏強。按昨日境外不交收遠期合約計算,1年期人民幣滙率已升穿兌7美元水平。
位列全球外儲之冠的中國,截至9月底計算,外儲總值達14336億美元(約11.18萬億港元),外幣資產仍以持有美元相關項目為主,因美元持續偏弱令外儲變相縮減,內地官員過去已多番表達關注。
成思危昨日出席北京一個金融論壇時再度「發功」,指中國應調整外儲結構,以強勢貨幣彌補弱勢貨幣貶值的影響,他舉例當局在運用儲備購買債券時,需考慮如歐元兌人民幣升值、美元兌人民幣貶值的問題,兩者結合就可有效互補,惟他指這不代表會買入更多歐元。
京官左右股滙威力增
他又說,流動性過剩仍然存在,令經濟增長可能由偏快轉為過熱,當前熱錢流入是導致外儲增長過快的原因之一,應鼓勵企業以人民幣資產作擔保,借外滙對外投資。
美國運通銀行高級總監及司庫陸庭龍表示,內地央行仍持有龐大美元資產,料當局不會減持儲備中的美元項目,否則會即時令本身儲備受壓,但新增外儲金額則會進行美元以外更多元化投資。
金價昨日亦創新高,一名市場人士指出,內地外儲平均每月增長金額,接近全球一年黃金產值,故美元大弱勢下,即使內地央行增持黃金,空間亦有限,歐元、英鎊等主流貨幣資產將成為增持目標。
成思危言論拖累美元全線下跌,歐元破頂,昨日攀上1.47美元高位;英鎊衝破2.1美元,創26年新高;澳元受惠於澳洲央行加息0.25厘,觸及94美仙,創23年高峯;加元則受惠於商品漲價,美元曾跌1.45加仙,至90.59加仙,創加元自1950年開始自由浮動以來的新低位。
美滙指數最多跌1.27%,見75.07,是該指數自1973年面世以來最弱。歐元一度急升1.74美仙,至1.4731美元的歷史新高,經折算後亦已升破當年德國馬克的最高位。美元曾跌1.96日圓,見112.77,為上月底至今最弱。
歐元破頂 英鎊26年高位
外滙分析師稱,次按風暴令金融機構損失不菲,為了穩定搖搖欲墜的樓市,美國聯儲局下月極可能進一步減息,加上中國或進一步將外滙儲備多元化,美元後市偏淡。
Danske銀行外滙、定息收入及衍生工具研究部主管克努思森估計,歐元年底前有力挑戰1.48至1.5美元,但有專家說,強歐元不利歐洲經濟,令央行加息機會降,局限歐元升勢。
人民幣昨創滙改以來新高,開市中間價即升穿7.45大關,達7.4476,收報7.4421,自05年滙改以來人民幣已升值8.24%。外管局副局長李東榮昨表示,將適當增加人民幣滙率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