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發改委昨發表新修訂的外商投資政策,除了禁止外商參與開採稀有或不可再生的重要礦產外,其進行石油、天然氣和煤層氣等勘探和開發工程時,亦要與內企合資或合作,新政策可保障中資礦商利益,惟擬轉型礦業股的本港企業,進軍神州的大計可能受阻。 記者:杜思敏、李培瑛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專家張建平稱,在新政策下,政府鼓勵更多內企參與開採國內資源,於高物耗、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行業,更加禁止外資進入,惟產業結構提升方面,仍會鼓勵外商參與,包括投資高科技、新能源等行業。
禁勘查開採非再生資源
發改委和商務部昨公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07年修訂)》,不再鼓勵外商投資國內稀缺或不可再生的重要礦產資源,一些不可重生的重要礦產資源亦不再允許外商投資勘查開採,新政策自12月1日起施行。
在新修訂的政策下,所有稀有金屬如鎢、鉬、銻,以及稀土及放射性礦產,均全面禁止外商投資勘查及開採;其他貴金屬如金、銀及鉑及磷礦等亦會繼續限制外商投資勘查及開採,外資亦只許與內地企業合作下,才能勘查及開採重晶石;至於勘查及開採特殊和稀缺煤種、開採大洋錳結桃及海砂,則必須由中方控股。
倡外商拓高科技新能源
中央將鼓勵外商投資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可再生能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並鼓勵外商投資綜合項目,惟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則有多項限制。
限制外商採礦的政策可能對部份擬轉型資源股的上市公司帶來阻力,但明日國際(760)董事葉孫濱昨在記者會表示,現時正在山西及內蒙古洽談多個煤礦項目,他認為擁有採礦權的企業,將不受新政策影響,未來收購煤礦,將與內地持有採礦權的企業合作,惟須擁有控股權,年產量須逾100萬噸。他預期年底前可落實多一項煤礦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