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為農曆新年的美食團覓食。
許多熱心的朋友給了許多建議,這家餐廳不錯,這家餐廳一定要去,資料拿了一大堆,到了阿德萊德,到了墨爾本按圖索驥,結果,碰了不少釘子。
碰釘子不是餐廳水準不好,也不是餐廳特別不做我生意,而是澳洲餐廳的經營方式,令人又愛又恨。
A餐廳很不錯,食物水準很高,但一個星期只開五天,星期六、星期日不營業,碰巧這兩天我們想用,就用不了了。
B餐廳也很不錯,食物水準也很高,但一個星期只做四天生意,星期二三四五營業,星期六至星期一關門休息。碰巧我們想去幫襯,也幫襯不了。
如此情況也發生在餐廳CDEF身上。
這麼一算,原來許多被人們大力推薦的餐廳,想給他錢賺,他也不賺。
我們在香港也算跟飲食界有些關聯,看看人家澳洲同行這麼做生意,這麼有性格,怎能不又愛又恨。
在香港,做上飲食這一行,等於是拿條麻繩把自己綁住了,一星期恨不得做出八九天來,哪裏還有放假和每星期停業休息這支歌仔唱?
在香港,如果不是新年,一家舖子休息三天,人家見了,一定說你關門大吉了。那麼昂貴的租金和皮費,休息?你不要跟我開玩笑了。休息這回事,香港人想的,但不會做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澳洲人的生活態度,真是滋油淡定,五點鐘下班,五點零一分天王老子都可不理。一星期休息三天,錢送上門可以不賺。與其說是有性格,不如說是習慣。
習慣很難改。他不改,只好我改,我改時間將就。想都想不到,原來在澳洲找頓飯吃,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