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巿暢旺,豪宅持續以新高價成交,表面風光,內裏實在藏着不可告人的運作。投資物業與股票不同,當股價創新高,很多人會擔心回落而沽貨;但當樓價創新高,其他投資者反而受到刺激,深信樓價會一浪高於一浪而蜂擁入巿。發展商看準這種心態,於是經常高調發放「自創」的新高成交紀錄,激活交投。
送回佣與串連交易
最近某新落成著名豪宅的超高價成交,就是某發展商精心安排的傑作。正常情況下,發展商很少會以旗下公司購入自己的物業來創造新高成交紀錄。這樣漏洞多且易被發現,因此,最近有某發展商以利,誘使買家自願合作,製造超高價成交紀錄,先要求買家同意在合約上填寫上超高成交價,然後打個折扣,直接回佣給買家。新近某個超高成交紀錄,就是回佣15%創出來的。
一如發展商所料,消息發放後,傳媒無法或無暇求證下,被這罕有的成交個案吸引而大做新聞,正中發展商下懷。現時樓巿熾熱,新樓買家只會被高價吸引而不會被它嚇窒。自此,該盤成交不絕,其後的買家,都因自己的購入價較天價為低而沾沾自喜。
發展商是否須監管
此外,巿場曾傳某發展商以串連形式,誘使買家以一高價一低價同時購入兩個或數個單位,那個高價成交便名正言順在土地註冊處登記。地產界是這樣故弄玄虛,銀行界又如何?還記得早前當樓宇按揭戰白熱化之際,某著名銀行亦以高於金管局規限的現金回贈額回饋客人。為求安全,按揭合約中看不到該回贈金額,但基於該行信譽良好,合約雖無註明,但客人深信不疑,結果當然客人並無失望。
地產代理監管局,每日都派員到地盤捉無牌經紀,維持表面的秩序,至於發展商更吊詭的出術奇招,當然不是他們的管轄範圍。今日,香港是否需要一個地產發展商監管局,以監管其售樓安排;務使全港巿民及消費者不被那些虛假資料所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