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猿嘯 - 陶傑

風吹猿嘯 - 陶傑

英國人留下的一座議事堂,不是馬寶道街市,穿西裝走進去,即使是一頭猩猩學着人的樣子,也該把人的行為學足,譬如,不可以蹲在那張真皮座位上吃叉鴨飯,一面把骨頭吐出來。
所以議長有權驅逐一名粗野的議員,驅逐多次,就可以罰他一個月內,「不許你回來」。香港的所謂立法會,規矩都是白人留下的,英國人很壞,心底裏,永把一些他看不起的土人當做黑猩猩。於是,在開化的工程上就留了一手,譬如,為了尊重森林的語言傳統,就是沒有把英式議會的「非議會語言」傳下來。
倫敦下議院的第一禁忌,除了不可罵政敵是「叛國者」(Traitor),就是「說謊的人」(Liar),本來,從政必須說謊,而且睜着眼睛說謊,但罵人說謊,是很嚴重的人身攻擊。在下議院,議長權力最大,前首相邱吉爾發明了其他繞圈子的詞彙,說工黨的議員扯謊,他不用Lie這個字,而是說對方「語意上的不精確」(Terminologicalinexactitude)。議長聽了,明白他在繞圈子罵人,笑一笑,只佩服邱吉爾的鬼才。
最近的例子,是前英國首相馬卓安,指工黨影子外相貝嘉晴說謊,議長認為這是人身攻擊,勒令首相收回字眼。馬卓安道歉,不用Lied這個字,改稱Misled──誤導,議長認為「誤導」是無心之失,說謊是蓄意的行為。

十多年前,馬卓安過了關,但上星期,首相白高敦,在下議院抨擊保守黨領袖金馬倫,因為金馬倫舉出選舉制度的一些數字,說工黨政府在搞陰謀,白高敦反擊,說金馬倫誤導。同一字眼,惹起保守黨憤怒,指白高敦這個字是「非議會語言」。議長馬田,馬上翻閱手冊,退會諮詢,回來裁決,指首相的「誤導」論,沒有指保守黨領袖誤導整個下議院的意思,但也同時勸諭首相講話,詞彙應該溫和(Temperate)一點。
英國雖然是言論自由的故鄉,但下議院還是要受到禮儀的約束,因為走進來的,都是有教養的人,是知識份子,批評對方的政見,不可以涉及對方的人格,議長的職責,就是要維持一個斯文君子的議事秩序。
西方的文化,移植到一個殘暴好鬥的中國小農社會,必然走樣的,他們學不到正確的辯論,罵着罵着,氣上頭,火攻心,只會發揮擲泥巴吐口水的本性,這就是所謂基因吧。因為歷史,基因沒得改,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譬如「文革」,就是一種潛伏的集體癲狂基因,時機成熟時,必然會發作,人類學和優生學,研究的就是這個大課題,這個學科,很好玩的。一座森林,風吹樹葉動,傳出一陣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