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br>天水圍悲情何其多 隱蔽家庭捱足七年麵包

特寫
天水圍悲情何其多 隱蔽家庭捱足七年麵包

住在天水圍天耀邨、妻子有情緒問題、七年來一家四口每日只以每袋4.5元的減價麵包充飢……上周三向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泣訴苦況的送外賣工人封先生,其家境與上月中爆出倫常慘劇的家庭極相似。苦日子裏他堅拒申領綜援,曾做過隱蔽家庭、發生家暴事件也無人知,幸好近月終找到工作解困。一個天水圍,隱藏着不知幾多個像封先生這樣的悽慘家庭。

一個人在家裏飲泣

年逾50歲的封先生是第一代天水圍公屋居民,「當時貪呢度啲樓靚,冇後悔過搬入嚟」。他失業前在公益金前主席余錦基旗下的公司打工,負責推銷染料,月入逾一萬元。「當時諗住做到退休」,誰料2000年公司裁員,以47歲「高齡」困在圍城,搵工連番碰釘。
拿着十多萬元遣散費,辛辛苦苦捱足七年。沒有半點入息,他竟可多年來未欠過房屋署租金、沒欠下任何借貸。他邊哭邊向記者憶述,當時每晚一個人由天水圍步行45分鐘到元朗,等到晚上8時向麵包舖買9元兩袋的減價麵包,這就是一家人兩天的食糧。「有時會去吓裕記買五蚊幾包硯殼粉,早餐、午餐唔食,等夜啲先開餐。」
妻子有情緒問題,兩個兒子中五畢業數年也找不到工作。封先生說,曾有段日子變成了隱蔽家庭,「可以成家十幾日冇出街」。貧賤夫妻百事哀,他曾因家庭糾紛向妻子動粗,結果要報警求助,「成家人送晒去屯門醫院」。要出外找工,又要兼顧家頭細務,一個大男人常常在家裏飲泣。

近月找到外賣工作

幸好數月前他終於苦盡甘來,在元朗的餐廳找到送外賣工作、孻子上月也得到實習機會。「𠵱家最大心願係連個大仔都可以盡快搵到工」。他另一個心願是警察「唔好趕得咁絕」,因他踏單車送外賣,日薪僅得150元,一張告票,足以令他白做兩日。
記者 雷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