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無劇本可用的危機,終於成真。編劇工會「美國作家協會」(WritersGuildofAmerica)與資方的最後談判,以破裂告終,協會12,000名編劇昨日(周一)一齊擲筆,發起19年來首次大罷工,令一些電影和電視劇要押後開拍。這次工潮涉及美國影視界勞資雙方對新媒體收入的分紅,演員工會同氣連枝,聲援編劇。
在《超人:強戰回歸》中飾演超人的影星班頓羅夫(BrandonRouth)透露,他是工潮的受害人,續集要在明年才能開拍。至於巨星湯告魯斯(TomCruise)上周四出席《命運迷牆》(LionsforLambs)首映禮時,呼籲勞資雙方盡快解決工潮,這樣「我們才能拍片」,但《命運迷牆》的編劇卡納漢(MatthewMichaelCarnahan)表示,沒人迫他停筆,只是生活迫人,不得已才停筆。
美國作家協會與「電視電影製片人協會」(AllianceofMotionPictureandTelevisionProducers)的舊合約,上周三已屆滿,作家協會決定罷工。聯邦政府的調停人盡最後努力斡旋,約雙方代表周日在荷李活重回談判桌,談了11小時沒有突破,作家協會代表拂袖離場,宣佈周一凌晨零時開始罷工。
片場錄影廠外自組糾察隊
作家協會有備而來,一早預備了貨車運送標誌、樽裝水和枱椅,在廸士尼、華納兄弟、全國廣播公司(NBC)等洛杉磯和紐約15個電影片場和電視台錄影廠外,組織了300名罷工隊長負責領導各糾察隊,準備長期罷工抗戰。
美國編劇現時在DVD銷售分賬只約0.15%,網上單次收看串流節目分賬1.2%,下載則完全沒有分紅。作家協會要求提高分紅,指他們在最後談判已肯收回DVD分賬倍增的堅持,製片人卻完全不肯在其他新媒體分紅方面讓步。製片人則指摘編劇拒絕暫緩罷工繼續談判,「選擇這不負責任的一步」。
這次工潮觸及美國影視界的全行利益,因為製片人要與編劇、演員和導演三方面的工會談判合約,一有新協議,其他兩方面一般都會跟隨。銀幕演員協會(ScreenActorsGuild)呼籲會員在公餘時間聲援罷工編劇,協會主席羅森堡(AlanRosenberg)說:「他們爭取到甚麼,我們就得到甚麼。」
兩個工會都知道,如果編劇這一次爭取失敗,演員或要接力發起下一波工潮。代表編劇工會的電視劇《迷》(Lost)執行監製庫斯(CarltonCuse)說:「這個問題觸及本工會每一個會員,也與銀幕演員協會各會員息息相關。」
爭分紅若失敗或由演員接力
勞資雙方都預期,這次罷工可能曠日持久。有罷工隊長說:「罷工一開始,就一定會變得醜陋。」編劇罷工後,首當其衝將是要依賴編劇回應時事的清談節目,如《大衞牙擦騷》(LateShowWithDavidLetterman),很多處境喜劇亦可能停播,如拖得長更會影響其他電視劇和電影拍攝。
演員和導演的合約,都將在明年6月到期。如果編劇罷工拖長了,演員又支持他們到底,製片人可能向傳統上立場最不強硬的導演工會入手。導演工會2004年率先談好新合約,在爭取提高DVD分帳方面讓步,令編劇和演員被迫接受類似協議。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
夢工場小統計
編劇工會代表了12,000名會員
美國電影及電視業僱用了20多萬人,包括導演、演員、編劇、髮型師、貨車司機和文員
編劇要求提高每隻DVD的分紅一倍,由現在每隻4美仙(0.3港元),增至8美仙(0.6港元)
製片公司指美國作家協會的西岸會員去年在DVD分紅方面,贏了5,600萬美元(4.3億港元)
編劇工會要求追回過往三年的補償金額2.2億美元(17.1億港元)
路透社
貧富編劇收入相差百倍
荷李活編劇不易為,一大苦處是同工不同酬,編劇們的收入可以相差100倍。金牌編劇坐擁名車豪宅,新人卻待業多過開工。不過貧富編劇之間也有共同「敵人」,就是面對越來越多非工會編劇爭飯碗,這份壓力是一致的。
大熱劇集《醫人當自強》(Grey'sAnatomy)的編劇萊姆斯(ShondaRhimes),年入息高達500萬美元(3,900萬港元),但新人一年難有50,000美元(39萬港元),沒工開的大有人在,工會在西岸的會員有48%人失業。
製作公司越來越多起用非工會編劇,也令工會成員「冇啖好食」。1980年代中,95%電影電視劇本出自工會成員手筆,但現今的比率降至55%,即使是名編劇,也感受到威脅。爭取分紅除了要進一步保障工會成員收入外,也是因為工會在1984年吃過悶虧。1980年代初家庭影帶新興起,潛力不明,編劇工會在1984年同意,電影公司每賣出20美元(156港元)的DVD一隻,編劇只分得區區3美仙(0.23港元)。豈料家庭影帶市場是一灘肥水,20年來想增加分紅卻不成功。
所以編劇這次對新媒體分紅絕不退讓。他們為這次新合約談判準備多年,一早已聘請有工潮經驗人士,謀定策略,而且立場更強硬。
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