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王殺入大澳<br>6億驚世浮城

破壞王殺入大澳
6億驚世浮城

「東方威尼斯」的大澳,絕對有資格反客為主,把威尼斯喚作「西方大澳」,因為威尼斯一直在下沉,但大澳卻是一個永不下沉的「浮城」,這發現驚心動魄!為了補償興建赤鱲角機場所造成的生態重傷,大澳被曾特首列入首要發展地標,6億2千萬重本,伴隨新大澳藍圖,希望工程話上就上,有人擁抱歡迎,但亦有人痛罵「破壞王」欲再摧毀大澳自然生態……

記者、攝影:馮敏兒

大澳原住民前世今生

為了查明耗資6億2千萬「翻身大澳景貌」的身世,記者遇上被戲稱「大澳媽媽」的保育女戰神兼立法局議員待選人何來,亦遇上了大澳護壆女神黃惠琼,漁民世家的慶華茶餐廳吳氏兄弟,和建棚屋師傅黃志強,聽出了大澳的前世今生。

■保育戰士何來到訪黃志強師傅的棚屋領教。

■為保大澳自然生態和民生,不惜與大澳人為敵的黃惠琼。

破壞王業績彪炳

自05年建成以來,幾乎連打風都冇漁船用的漁船碇泊區,2億8千萬工程費肯定倒晒落鹹水海,更因掘深海床令「浮城」的浮泥基石陷入崩塌危機,連同迷人日落美景的徹底破壞,避風塘的建設竟出現不能原諒的全盤失誤,這個「破壞王」政府卻一直沒有人出來為事件負責!當年的推廣署署長勞維斯甚至曾提過要剷晒所有大澳棚屋!嘩!咁嘅政府點信得過!?或者政府對區區2,500大澳居民動用6億2千萬元是皇恩,「但錢不會入原居民的袋!」黃惠琼、何來和黃志強竟異口同聲,黃惠琼解釋:「建漁船碇泊區時也沒有請過我們大澳人做工,6億2千萬工程都冇你份!」他們都認為棚屋最急需的排污系統改善工程卻不在「翻身」名單!

■建棚師傅黃志強為村民新建的「仿石屎」棚屋,門前還有九曲橋。

大澳「翻身」靠「翻新」?

建棚師傅黃志強指工程項目胡亂堆砌,未能配合環境,石仔踄海濱長廊闊近20呎亦無必要,佢覺得以村民對材料和環境的熟悉,必須參與設計規劃,政府無權獨斷獨行。何來則認為外籍顧問公司無知、草率,民意基礎只有鄉事會,政府的工程又封閉作業,完全不讓有份的人參與,藉口讓巨型消防車和救護車通過,擴闊路面,其實是想剷走棚屋,造成嚴重破壞!她要求在6億元中預留1億元,用作社區發展基金。而大嶼山第一個挑戰議會文化的女戰士,黃惠琼反對之激,直與整個大澳居民為敵:「甚麼是發展?誰的發展?自然教室,自然博物館,就是大澳的發展!大澳現在好唔吸引遊客咩,好需要政府建雕塑噴水池廣場咩?」她的反對立場甚至令她在農林部工作的哥哥,日日俾人用粗口鬧。「我的家人承受很大壓力!」她投降:「我只係關心工程所造成的問題,其他我不管。」另一方面,漁民世家的慶華茶餐廳吳氏兄弟就非常維護「翻新大澳景貌」,他們指摘環保人士藉詞反對,缺乏實踐。也難怪,他倆也確實擁有豐富的航海經驗。他們認為改善居住環境,發展大澳經濟,挽回流失人口才是前提。原來大澳400多個棚戶的水上人,雖佔大部份人口,但上代漁民都是文盲,陸上居民成了歷來議事廳的主持,但鄉委會對政府方案,幾乎原封不動地全盤接受,街頭貼滿支持大字報,連為自己爭取更多都唔做,才最不可思議。也許對自稱文化水平低落的大澳居民,由赤貧到小康已經是一段漫長的等待!

■吳慶華(左)與吳牛金兄弟倆都為6億大澳發展方案而興奮。

■從前可看盡夕陽沒入汪洋的古代「石壆」,已不存在。

■日曬雨淋的新大壆海濱觀賞長廊。

■日落美景被避風塘石壆完全破壞,花了2億多元建成,連打風都冇「市場」!

一座浮在泥上的棚屋文明

建棚師傅黃志強帶記者穿越棚頭棚尾,由棚過棚,仿似陸上行舟,棚屋身世聲聲入耳,原來棚屋的地基沒有深入石層,一平方呎厚木板插一支坤甸木就是支柱,入泥僅一公尺,整座大屋竟就完全浮在泥漿之上,歷數十年而不下降,沒有一間走了樣!師傅話他家用的材料大部份是從漁船拆下,那其實是一條船。2000年7月沙涌和沙仔面一場大火燒毀了90多間棚屋,目前僅剩400餘間棚屋,但百幾年歷史的「祖屋」被政府視為「寮屋」,准許重建已是史無前例。黃師傅的5、6代前已是大澳人,棚屋歷史最少亦有200年,奈何大澳水上人沒族譜,沒多留一點證據,連百歲婆婆都不被承認是「原居民」,師傅說:「大家都期待研究大澳的人類學家廖廸生,有天能為他們的原居民身份正名。」

■大澳橫水渡在1996年正式被大澳涌橋取代,但世人卻一直未能忘記。

■翻新大澳景貌工程藍圖之一,在巴士站建噴水池。

滔滔生態隨浪去

大澳正處珠江口鹹淡水交滙的水流界,最多新鮮空氣,最多食物,養活了大大小小飛鳥禽魚,白鷺集體棲息,麻鷹愛歸航年年盛夏天天開其青春派對,紅樹林長得痛快淋漓,但政府為「補償」無端增植大量紅樹,遲些那些彩紅色的招潮蟹亦再無容身之地,而近年在大澳已經找不到卷羽鵜鶦鳥的蹤影。我一邊咬着黃師傅媽媽的獨門九製檸檬亁,一邊聽到法國女士R說:「我來大澳是為了償自己一個心願,外面世界只有一種人,搵錢和使錢,但這裏有另一種人!」冷不防黃志強提醒10號貨櫃碼頭的建議選址,就在我背後山頭的對出海面,這一驚實非同小可!

■因過份種植紅樹林,兩年後你再來便不會見到招潮蟹!

■法國女士MissR夢想多年,今天終於來了大澳,他的荷蘭朋友Mr.T亦大受感動。

遠古的名城

大澳有很多傳說,亦創造過太多傳奇,從史書記載2000年前的大漢皇朝已是鹽埠,三分之二都是一度貴過黃金的鹽;一直到50年代香江某愛國大富豪藉韓戰禁運,在大澳走私火水,發達事小,解救了中國之危事大。大澳不但救濟過香港,也反過來救濟過中國,它曾經比香港更繁榮。大澳還有世界級的生態環境,無數水陸生物共生共榮,知情者無不嘆為觀止,問世界級的人類學家、生態學者、地質學家,佢哋一定會話破壞大澳,肯定要付上沉重的代價!

■50年代的三代同堂的漁民棚屋照片,帶出了人類學的澳迷思。

■50年代的大澳鹽田,數千年歷史止於7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