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電訊設備商錢途堪虞

歐美電訊設備商錢途堪虞

法美合資的電訊設備生產商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其行政總裁魯索(PatriciaRusso)經常被美國雜誌形容為全球最具權力的女實業家。不過,該公司近年處境不妙,她的命運或快將有定案,當地商界揣測她即將下台。她於上月30日向董事局詳述打算如何改善公司業績,而該公司翌日公佈連續第3季虧蝕。阿爾卡特朗訊在9月發出今年第三次盈警,指營業額將停滯不前,而第3季亦將沒有盈利,消息令市場失望。
電訊業分析師起初認為,阿爾卡特朗訊的問題,只是該公司近期合併的後遺症。然而,該公司的宿敵兼業界寵兒愛立信(Ericsson)早前宣佈,上季少賺36%,令市場震驚,愛立信其後更撤換財務總監,外界遂擔心整個行業可能深陷困境。

面對中國低價競爭

毋庸置疑,電訊設備供應商肯定面對一些困難。首先,無線網絡市場開始成熟,電訊營運商經過多年盈利大豐收後,正面臨更激烈的競爭,須減省成本。美國的電訊營運商已延遲購買設備,令阿爾卡特朗訊業務受到打擊。在歐洲,越來越多電訊營運商將網絡租予虛擬服務(virtualservice)供應商,並互相分享網絡,電訊營運商遂可以延遲將網絡升級,這情況令愛立信等電訊設備公司的盈利受損。
其次,歐美電訊設備公司面對中國兩大對手──華為(Huawei)和中興通訊(ZTE)的競爭,華為去年營業額按年升42%,至85億美元(約663億港元);中興增長更快,今年上半年營業額已有20億美元。由於成本偏低,該兩家公司的產品售價可以較歐美對手低四成。
歐美電訊設備公司面對的第三個問題,是部份產品越來越商品化,令中資公司等新晉對手可以較低價發售類似產品。不過,在生產先進電訊網絡方面,華為和中興亦難與歐美對手匹敵。

業績全賴營運商需求

再者,歐美電訊設備公司正致力擺脫困境,其中一個策略是進軍新業務──向電訊營運商銷售軟件和服務,有關軟件令營運商可向客戶提供新產品,這些服務有助他們建立和營運電訊網絡。另為應付中資對手的競爭,正將許多生產和研發工序外判到中國等工資偏低地區。
短期內,電訊設備公司業績將視乎設備的需求如何改變,舉例說,若消費者增加使用「音樂下載」等數據服務,令電訊營運商需要再次將網絡升級,這將有利愛立信業績。此外,若營運商欲將網絡升級,以便推出包括電話、寬頻上網和電視在內的「三合一產品」及其他服務,這將令阿爾卡特朗訊得益。
長遠來說,電訊設備公司業績將視乎下一代無線網絡將採用甚麼技術。獲電腦業支持的WiMax標準,應有助電訊設備公司以更低成本建造和營運無線網絡。不過,若電訊營運商繼續興建3G網絡,這將惠及愛立信,因其正支持一項名為「長期演變」(LongTermEvolution)的項目,此項目與現有的手機標準較為相似。
不過,目前市場最關注阿爾卡特朗訊的近況,有分析師稱,該公司為扭虧為盈,需要至少裁員2.5萬人,或須把陷於困境的3G無線業務出售。無論這任務是否由魯索女士承擔,該公司的舵手將面對艱巨任務。
2007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