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學生曾遇欺凌<br>打人者事後感內疚 恐成世不安樂

七成學生曾遇欺凌
打人者事後感內疚 恐成世不安樂

【本報訊】「睇住朋友打人好開心,自己郁手時仲開心,仲興奮!」只得17歲的Power仔(化名)中一便參與欺凌事件,他最初只是一名旁觀者,不到一個月就成為欺凌者,當時只會覺得被打者「抵死」,改過後反覺得欺凌事件浪費時間。香港善導會調查發現,逾七成中小學生曾遇過欺凌事件,約兩成更不會尋求協助。 記者:梁瑞琼

同樣是17歲的Key(化名),初中期間不時旁觀欺凌事件,「試過有次朋友捉住個女仔,話佢樣衰、乞人憎,於是就打佢,又見過有人被打到變咗包包面。」後來她亦參與其中。她後來回想深感內疚,覺得被打的一方很慘,若因此變得自閉或不敢見人,自己成世不安樂。

欺凌情況比美國嚴重

香港善導會於1月至9月期間訪問了6,644名中小學生,結果發現,73%受訪小學生及68%中學生表示曾遇過欺凌事件,約一成更曾於一個月內遇到5次或以上的欺凌事件,當中包括言語、身體上、網絡上的欺凌及社交孤立。約半數受訪學生對欺凌缺乏認識,更有兩成多學生表示遇到欺凌事件會自行處理。
該會研究及發展主任周佩詩說,過往亦有研究指本港校園欺凌的情況遠較美國及挪威嚴重,而本港校園欺凌已成風氣,「中三會蝦中二,中二又會蝦番中一。」她指部份中小學生遇到欺凌事件會啞忍,實際欺凌數字或遠高於預期。
該會策劃及發展總監李淑慧表示,錯誤觀念引致旁觀者對欺凌事件袖手旁觀,部份更會變成欺凌者,由於欺凌者已覺得「打人」是小事,對是非的分界亦會模糊,日後參與違法行為的機率亦較高。
另外有知情者近日向傳媒報稱,大埔羅定邦中學最近有一名中一學生,被人用原子筆插傷需送院醫治。
該校校長蕭麗萍指事件不涉欺凌成份,事件發生於上月29日,該名學生臀部左邊有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血迹,校方指該學生是被放在座椅上的筆尖弄傷,有入院檢查,翌日照常上學,校方已向該學生及家長道歉,並處分犯事者。

欺凌調查結果

-對欺凌認識-
曾遇過欺凌事件
小學生:73% 中學生:68%

自評為旁觀者
小學生:25% 中學生:26%

自評為被欺凌者
小學生:24% 中學生:16%

自評為欺凌者
小學生:8% 中學生:10%

-遇事處理方法-
向家長求助
小學生:51% 中學生:35%

向老師求助
小學生:39% 中學生:30%

向朋友求助
小學生:32% 中學生:44%

自己處理
小學生:22% 中學生:26%

-最主要四大欺凌手法-
言語上
小學生:56% 中學生:51%

身體上
小學生:26% 中學生:23%

網絡上
小學生:9% 中學生:14%

社交孤立
小學生:9% 中學生:9%

資料來源:香港善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