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普頓張偉看好亞洲內需股

鄧普頓張偉看好亞洲內需股

港股在高位表現波動,周五恒指調整1024點,不過,現時恒指升跌千點已不足為奇,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亞洲)大中華區總監張偉指出:「傳統投資智慧冇長升不跌的道理,急升過後總有回落機會,雖然亞洲區長遠投資形勢仍然大好,但短線調整走唔甩,投資者要做好心理準備。」

港股自8月中大調整過後,大市展開長達兩個多月升浪,恒生指數上周一度逼近三萬二關口,高見31958;以8月17日低位計,短短兩個多月升幅超過六成。
張偉稱:「從過去經驗得知,大市急升過後難免會回落,港股短期肯定變得波動,隨時出現大調整。」環球投資市場存在各項不明朗因素,例如次按問題、油價高企及美元疲弱,都是導致後市波動的原因。

次按油價影響後市

至於調整何時出現、幅度有多大,張偉認為難以預測,不過,長線投資者對亞洲區中長線前景仍然樂觀,每逢調整都趁低買貨,限制每次調整的幅度。
「以前港股跌五、六百點已叫做『冧市』,現在上落閒閒地過千點,大市波動性已經增加,投資者要做好心理準備,面對短期出現的波動。」他提醒說。

恒指上落千點平常事

《升》

《喜》

《喜》

《跌》

《憂》

《憂》

策略
散戶宜月供方式入市

大中華,是富蘭克林鄧普頓亞洲區內繼續看好的市場之一,但面對短期市況波動,張偉教路,宜採取長線的投資策略,並盡量分散風險。他說:「以傳統計算方法,港股平均市盈率超過20倍,估值並不便宜,但市場仍然存在吸引的投資機會,長線投資最重要睇股份的基本因素、盈利能力和前景,揀股唔揀市。」

揀股唔揀市

他建議,散戶因應情況分散風險,最簡單的方法,可透過月供方式入市,利用平均成本法的優點捕捉長期升浪,只要揀啱市場,毋須理會入市和出貨時機。
市況波動,市場炒賣主題可以每日不同,張偉認為追逐瞬息萬變的投資主題,風險甚高,長線投資才是穩健的選擇。揀股策略最緊要考慮價值吸引且具潛質的股份;行業則看好內地內需、電訊等相關行業。
鄧普頓旗下的中國及亞洲增長基金,今年首9個月升51%和58.1%,當中十大持股不乏中國內需概念股份,如資源、電訊、汽車和基建類股份(見表)。

 

後市
次按加劇亞股波動

市場憂慮美國經濟放緩,會拖累亞洲市場,張偉對此並不擔心。「以前美國市況對亞洲影響大,不過現在情況已有所改變,東南亞國家、新興市場及中國的基本因素已經改善,企業和政府財務情況健康,亞洲市況主要受惠區內經濟及內需強勁,相信有能力承受一定衝擊。」
美國最大問題,在於次按陰霾下為投資環境帶來不明朗因素,短期會令亞洲股市加劇波動;但長遠來看,亞洲區投資前景可繼續看好,每逢調整,都會吸引中長線資金入市。

經濟內需強勁抗隱憂

美國繼9月份減息半厘後,聯儲局上周再度減息四分一厘,張偉認為美國減息對亞洲區心理影響居多,實際影響輕微,「現時亞洲大市表現主要受區內經濟及內需帶動,而非息口因素主導,香港在北水南調憧憬下,投資氣氛更熾熱。」
聯儲局減息後的聲明指出,美國通脹風險及經濟放緩危機大致取得平衡,市場普遍認為,今年進一步減息機會降低,相信息口因素對後市影響有限。

張偉小檔案

‧2000年加入富蘭克林鄧普頓,主力亞洲區
‧曾任德銀及滙豐副總裁
‧擁有美國GeorgetownUniversity財務學學位
‧擁香港公開大學教育碩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