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母盼登《東京鐵塔》<br>優先搜畫:小田切讓愛得太遲

病母盼登《東京鐵塔》
優先搜畫:小田切讓愛得太遲

就算新一代不懂念「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但總會懂得學古巨基唱句「最心痛是,愛得太遲」。無論你有否體驗過這種人生的遺憾,由日本型男小田切讓和老戲骨樹木希林主演、被喻為「哭泣系」代表作的溫情電影《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一定可以感動你。 撰文:戶川淳

本月18日上映的日本片《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是一個關於母子的親情故事,也是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小田切讓飾演的主人翁,從小隨母親生活。平凡的媽媽離開了不負責任的丈夫,獨力撫養愛兒。

守候床前

為了生計,媽媽在小吃店辛勞的工作,雖然生活過得苦,但臉上總帶着笑容。兒子永遠排在第一位,就算他的功課再差,也不會罵不會打,買東西只想到兒子,煮再多菜,還是怕兒子吃不飽,但兒子總要等到離別才想起要珍惜母親。
《東》片充滿了感人的生活片段,如片中的主人翁15歲正值反叛期,坐火車前往寄宿學校的途中,看到母親為他準備的行李中,全新的衣褲夾着一萬日圓,他一邊吃着便當一邊哭起來。到了大學,他還是任性地生活,明知道母親咬緊牙關工作只為了供他上東京大學,但他仍渾渾噩噩的過活,最後還要留級一年才可畢業。
在生活壓力下,扮演成年主角的小田切讓終於賣力工作,在藝文圈逐漸闖出頭,30歲時他決定接母親同住。可惜樹木希林扮演的年老母親患了淋巴癌,手術後雖然與兒子過了段快樂日子,樂觀開朗的她還感染了飾演兒子女朋友的松隆子,但最終癌病復發,小田切讓日夜守候床前,並且特別安排讓母親在病房看到渴望登上的東京鐵塔。

哀而不傷

影片全是用生活點滴和個人感懷的獨白組成,從中也看到了日本社會的變遷。電影氣氛哀而不傷,偶然還有些輕鬆幽默,使這個本質感傷的故事,給觀眾傳達出溫馨之情,看在有心人眼中更是不勝感慨。

話係知:原著小說感動210萬人

電影《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是改編自日本暢銷小說《東京鐵塔~老媽、我、有時還有老爸~》,感動超越210萬人次,銷量僅次於《挪威的森林》。這本以母愛為題的小說,是作者LiyFranky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自2005年出版以來一直大賣,好評如潮。本書可說是作者前半生的自傳體小說,有關作者與母親的記憶,一直寫到母親罹患癌症至過世。在搬上大銀幕前,故事又拍過日劇,由速水直道及倍賞美津子擔正,不過口碑不及小田切讓主演的電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