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公佈最新的資訊科技教育策略諮詢文件,名為「適時適用科技,學教效能兼備」。官方新聞稿指出:「諮詢文件強調資訊科技教育的成功關鍵,在於加強教師及學生的能力,讓他們使用適當科技進行學與教,而非只為他們提供資訊科技軟、硬件,卻沒有評估這些工具能否帶來正面的學習成果。」
軟硬件非重點要配合課程
政府官員這番言論,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查實只是老生常談。多年來,不少資訊科技業界已經指出:電腦只是工具,政府僅提供軟硬件是沒有用的,課程配合才是最重要。
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是老董抄新加坡橋的產物,也算是老董少數的「德政」,所以業界和學生應多謝他。據政府的數字顯示,現在學生擁有電腦的比例已經增加到六比一至四比一,但究竟下一步應怎樣辦?
首先,若學校能夠好好的使用互聯網上的教學材料,將之整理及套進課程內,有助提高學習興趣及成果,也可取代部份教科書。
另外,政府倡議中小學逐步推行小班教育,換言之,將來當人機比例去到二人一機甚至一人一機時,有很多可行的教學法可以配合。所以,政府應為教材供應商提供良好環境,鼓勵開發新的電子教材。
政府的文件強調,要以人為本,而非僅考慮科技因素,這個對得很,但問題是政府官僚們如何能做到所謂的「以人為本」。曾特首創造了名詞叫「新香港人」或「進步發展」,內容空泛,無甚指導意義;教育官僚的「以人為本」會是甚麼貨色,大家拭目以待。
侯聯貴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