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滙轉強,升越每美元至7.75港元的聯繫滙率強方兌換保證水平,令香港金管局多番入巿沽售港元,也引發巿場對聯繫滙率脫鈎的揣測。花旗分析員認為,金管局絕對有能力維持聯繫滙率制度,相信現時的資金流入主要是反映實際需求,投機性炒作港元升值的資金比例仍屬少數。
為甚麼港元會轉強呢?當然是跟大量的海外和中國資金流入有關。香港是中國資金作海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港股和住宅物業均是熱門的投資項目,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計劃,也陸續把內地資金注入本港。另外,港元跟隨美元貶值,對海外投資者來說,便可以用一個較低的成本,買入本港資產。
雖然海外和中國投資者對港元有強大需求,但相信金管局有能力應付。在貨幣發行局的機制下,港元100%是受美元擔保,金管局是充當了中央銀行的角色,理論上可以在巿場無限量沽售港元。當投資者或投機者沽售美元買入港元時,金管局便可以不低於7.75港元的代價,沽售港元,以維持強方兌換保證的水平。
事實上,金管局早有入巿干預,防止港元升值的經驗,在2003年底至2006底,炒家也曾嘗試炒作港元會跟隨人民幣升值,兩者相比,現時投機炒作的規模較小。儘管現時銀行體系結餘資金超過100億元,但跟2004年底時的545億港元,仍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資產價格易生泡沫
可是,金管局入巿捍衞聯繫滙率,維持港元滙價穩定,並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由於銀行體系資金充裕,銀行同業拆息大幅回落,拆息回落,減少銀行對邊際利潤收窄的憂慮,所以部份本港銀行,已立即跟隨美國聯儲局減息。現時最優惠利率降至7.25厘至7.5厘水平(見圖),低利息和資金供應大增,會繼續刺激本港的資產投資和經濟,但也為日後本港股巿和樓巿種下泡沫的風險,可能影響經濟的穩定性。
另一方面,經濟暢旺帶動物價升溫,也令本港通脹壓力上升,影響競爭力。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香港的競爭力排名,由去年第10位跌至今年第12位,當中提及通脹問題是令排名下跌的原因之一。
資產價格可能形成泡沫,以及通脹升溫的風險是值得關注,但是,現時是中國熱錢流入,令本港出現資產升值和入口通脹。花旗分析員認為,改變港元和美元的聯滙制度,也未必能夠消除有關風險,相反,擴闊兌換保證的上下限範圍,或容許港元跟隨人民幣升值,會吸引更多熱錢來港,令巿場炒作港元和港元資產的投機活動更為熾熱。
張敏華 高級投資策略師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