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事物改變世界

101事物改變世界

在我們身邊隨手可及的一把雨傘、一個燈泡、一部電腦,全是發明家的貢獻,沒有了它們,世界會變得不一樣。英國《獨立報》選出101件改變世界的事物,最早的是公元前59萬年被發現的火,而以下提及的是比較近代的10件事物。 英國《獨立報》

-胸圍(1913)-
「胸圍之母」是上世紀紐約社交名媛雅各布(MaryPhelpsJacob),她以手帕加絲帶,縛在身上取代難看的束衣,華納兄弟束衣公司買下她的點子,把這種造福婦女的貼身衣物推廣

-手提電話(1947)-
很多人不敢想像沒有手機要如何過活。貝爾實驗室(BellLaboratories)於1947年在美國密蘇里州提供全球首個流動電話服務,而首個商用手機網絡要到1979年才在日本出現。現時全球共有超過20億部手機

-阿士匹靈(1899)-
堪稱是對付小病的「萬靈藥」,類似配方最先由古希臘科學家希波克拉底斯(Hippocrates)發現,至1899年由德國化學家霍夫曼(FelixHoffman)改良成為目前的配方

-信用卡(1950)-
首張信用卡Diners'Clubcard,由美國人施奈德(RalphSchneider)發明,帶領電子錢包的出現,「碌卡」成為新消費文化,毋須再到銀行排隊提款

-iPod(2001)-
由蘋果公司的英國設計師艾夫(JonathanIve)構思,現已成為至潮音樂播放器,在音樂界掀起革命,14種型號合共已售出1.1億部,平均每小時售出2,000部

-電視機(1925)-
四方「公仔箱」為全球數十億人提供娛樂,創造共同話題、集體回憶;蘇格蘭人貝爾德(JohnLogieBaird)1925年首次將它向公眾展示

-安全套(1640)-
3,000年前埃及人已有安全套。16世紀的醫生提倡用來防止性病傳染,而至今發現最古老的安全套可追溯至1640年。1960年代之前的安全套都是用動物腸臟製成

-抽水馬桶(1597)-
伸手一拉,就把大小穢物冲走,不用再「倒夜香」。這項功勞是屬於英女皇伊利莎伯一世朝臣哈林頓(JohnHarrington)爵士的,他在16世紀末為女皇裝置第一個抽水馬桶

-筆記簿型電腦(1982)-
首部正式的便攜式電腦叫GriDCompass1100,由英國人莫格里奇(BritBillMoggridge)設計,重5公斤,大受美國太空總署和美國傘兵歡迎

-互聯網(1969)-
現時全球12億人在使用的互聯網,是1960年代由美國國防部構想,1969年由英國人伯納斯-李(TimBerners-Lee)發明,世界從此不一樣

部份上榜的小發明

‧算盤
‧電腦條碼
‧電池
‧單車
‧Blackberry
‧弓箭
‧衫鈕
‧心臟起搏器
‧羅盤
‧數碼相機
‧火藥
‧擦膠
‧傳真機
‧光纖電纜
‧火
‧雪櫃
‧Gore-Tex
‧全球衞星定位系統
‧槍
‧微型晶片
‧內燃機
‧激光
‧鉛筆
‧燈泡
‧拉鏈
‧微波爐
‧滑鼠
‧任天堂Gameboy
‧消音耳筒
‧紙張
‧個人電腦
‧計數機
‧多士爐
‧印刷機
‧收音機
‧機械人
‧橡筋
‧衣車
‧手機短訊
‧眼鏡
‧瑞士軍刀
‧針筒
‧電話
‧火柴
‧避孕丸
‧牙刷
‧電視遙控器
‧雨傘
‧吸塵機
‧水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