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女教師寂寞難耐,放工後常到中環名店購物,曾一口氣買下同款所有顏色的手袋,瘋狂購物最終欠下100萬元巨債;男音樂教師因壓力大,不自覺買下2,000多隻音樂唱片,最後也以破產失業告終。一個輔導團體的研究顯示,本港十分一人是購物狂,更有人壓抑購物慾時感到「五臟俱焚」,要透過購物「釋放自己」。團體呼籲,自覺購物慾嚴重者應尋求輔導。 記者:梁德倫
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聯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研究「購物狂」問題。該學系副教授黃富強昨在記者會表示,研究尚未全部完成,但初步分析了逾200名受訪市民顯示,逾20人有過度消費問題,即每10個港人就有一個可能是購物狂。
星期一至四是高危期
一般人以為周末或公眾假期是最佳的購物日子,但研究顯示,對購物狂而言,星期一至四才是他們的高危購物時刻。研究又指出,大部份購物狂較常到大型連鎖店消費,並均表示在不知不覺間就花錢購物,而且以現金付款的人較使用信用卡者高近50%。
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主任梁翠環表示,中心自成立以來短短4年多的時間,已接獲近1,100個過度消費的個案。她引述中心處理的其中個案指出,一名自幼家境良好的中年女教師月入約4至5萬元,卻因丈夫需工作不能陪伴感到寂寞,結果經常於放工後,到中環名店購買名牌,更試過同一款手袋買去所有顏色,瘋狂購物最後欠下100萬元巨債無力償還。後來得丈夫體諒清還一半債項並作債務重組。
男教師狂買唱片破產
她又表示,去年曾處理一名34歲現已失業的小學音樂男教師Tommy,曾遭家長投訴不讓其兒子音樂科及格,並因經常擔憂殺校縮班問題而壓力倍增,最後證實患上狂躁抑鬱症需服藥治療。梁翠環指出,該名男教師覺得古典音樂「好聽」及有助教學,經常到唱片店購買昂貴的古典音樂唱片,不自覺間買了2,000多隻唱片,並欠下5萬元債項,購物慾無法自制下最後破產。
另一個「購物狂」28歲女文員因懷疑與男友之間存在第三者,結果在月薪只得8,000元下卻不自制地購物,欠下5萬元債項。該名女文員更表示,在抑制自己的購物慾時會感到五臟俱焚,全身像被火燒似的。結果每天回公司後就會上網看有何衣物可購買,更有一次試完60多件衣物買下其中20件的紀錄,一次購物就欠下8000元。該名女文員又表示十分享受購物時被店員服務的感覺,自覺可紓緩自已的情緒壓力,而且其男友也常以購物安撫她的情緒,結果逐漸變成「購物狂」。
應該接受針對性輔導
梁翠環表示,當遇到有過度消費問題的個案時,會先替他們解決欠債此首要問題,然後才再找出「購物狂」的成因,並針對性的輔導他們。倘若問題較為複雜,如同時涉及家庭及精神問題,可能會轉介他們至專門的輔導機構或醫生治療。她又指出,由於很難控制「購物狂」完全不作任何購物行為,故會替他們定下一個購物限額,使他們在有限金錢可花的情況下減少購物。
瘋狂購物兩藝人
官恩娜:自己買化妝品有時也很瘋狂,明明已經有的化妝品會重複再買,例如同一顏色的eyeshadow會買很多,試過有一次買化妝品花了幾千元。
李蕙敏:曾經因為工作而被迫瘋狂購物,為了應付頻密的宣傳和訪問,每次都要穿不同服飾,試過一星期買10次衫。時裝穿了一次就不能再穿,冬天換季一次要花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