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舖入市有竅門,切忌心急追貨買錯樓。”
最近工商舖物業市道暢旺,市場持續追捧,利嘉閣(工商舖)董事黃應年教路,工商舖入市有竅門,投資者或用家切忌心急追貨買錯樓。
撰文:簡婉婷
攝影:陳頌升
-舖位-
留意有否僭建物
目前市場投資氣氛熾熱,各類型物業全線火速升溫,其中靚舖更可遇不可求,擁有20年工商舖代理經驗的黃應年指出,買家應小心留意舖位是否有僭建物,常見的有擅自在後巷位置,加建搭建物當作部份舖位,以加大原來舖位面積抬高賣價,個別僭建物面積有可能比起入則位置更大。由於有些搭建物並非易於察覺,買家在落訂前宜先向屋宇署查詢物業圖則,核對清楚舖位呎數大小,而代理亦有責任為買家查證。不過,若物業年代久遠,例如是50年代的舊樓圖則難以追查。
細舖要「分契」
當買入細舖時,尤其要注意細舖有沒有「分契」,即獨立契約。黃提醒買家,不少業主都會將大舖間細舖,分間成多個小型店舖出租或出售,若業主沒有做「分契」,則不能拆售,銀行亦不會承做這類無「分契」舖位按揭,買家在購買前應透過代理查清楚契約問題。
多估價免失預算
「舖位因其獨特性,會有主觀成份,故估值亦有別於一般住宅物業,不同銀行的估價差異可能很大」。黃應年分析說,當業主看好後市時,叫價幅度都會高於市價20至30%,買家應同時向多家銀行索取估價,比較各家銀行的估值。不過,當舖價升勢過急時,銀行的估值就未必可以追貼市場最新成交價,於是便會出現估價不足情況,若買家決定入市,便應事先準備更多首期,以免失卻原來的預算。
小心計算回報率
黃應年指出,買家要留意一些簽訂長租約的舖位租金收入,未必可以反映出真實的回報率,例如飲食行業一般都會訂下5年以上長約,近來舖租、舖價年年飈升,多年前的舊租金,當然會令到租金回報率偏低,不能代表舖位真正的價值,但當租約期滿時,業主便可將租金大幅提升到市值水平,所以買家有意購入這類舖位時,除了考慮售價外,還要計算將來的租金價值。
購重建區舖位宜多作比較
市區重建區發展潛力大,不少投資者都吼準入市機會,黃應年稱,若購買的舖位,位處於重建區內,入市宜做足功課,並多作比較,因為日後市建局的賠償方案,可能仍是未知之素,投資者買入,在金錢上有可能得不償失,如果是用家買舖做生意,在花掉一大筆裝修費後被收樓,就可能失去預算。
-寫字樓-
小心「發水」樓
寫字樓市道非常暢旺,投資老手頻頻換貨,最近更錄得不少短炒勁賺個案。黃應年表示,即使購買的是核心區甲級寫字樓,亦有機會買入所謂「發水」樓,買家對業主所提供的建築面積不可盡信,因為原來很多寫字樓在當年發展商開賣時,根本沒有呎數表提供,而且有個別寫字樓層數更特別「劏細」,導致同一座商廈,不同層數的同一單位,會出現不同面積。為免購入「發水」樓,買家可要求業主出示大則師樓的「則師證明」求證,然後再經由銀行估價為準,切忌心急入市。
留意「冷管費」
所謂少數怕長計,租用寫字樓單位,除了計算每月支付的租金外,還要留意冷氣費和管理費,簡稱「冷管費」,黃應年指出,一般寫字樓「冷管費」由3元至7元不等,用家宜小心計算自己可負擔租金及「冷管費」的能力。另外,需要夜間或通宵上班的行業,租用前應先查詢冷氣費如何計算,或索性挑選採用獨立分體冷氣的寫字樓單位。
-工廈-
量度負重及樓底高度
「傳統智慧認為,工廈有得炒,個市就冧!但今次同97年不同,只是一個升市表現,2年前有炒家由幾十萬炒下炒下,炒到今日過億身家。」黃應年說,工業樓宇會較為注重負重量及樓底高度,一般用家要求的負重量為每方呎150磅,個別可能要求達到300磅,樓底高度至少要有13呎。他特別提醒買家,原來同一座工廈,1樓與10樓的樓底高度可以不同的,所以買家在購買單位前,宜先向代理查詢有關資料。至於貨𨋢的大小亦同樣重要,應小心量度清楚。另外,亦需留意停車場方面,一般只可容納中、重型貨車,貨櫃車未必可以進入。
留意不同時段的交通
目前物流業興旺,不少工廈用家都是經營物流行業,他們自設車隊,要求出入交通非常方便,更不容許塞車情況出現。交通方便的工廈,其價值當然反映其售價及租金之上,但作為精明買家,還要留意工廈附近不同時段的交通情況,以免流失大量的物流業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