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炒股浪潮席捲學界,部份大學生炒股更陷入瘋狂狀態。一項調查發現,有多達11.6%大學生股民「瞓身」炒股,過去一年用了超過65%手頭資金購買股票或基金;而學生股民當中13.4%甚至借貸入市,比率高於一般公眾,反映大學生炒股「狼過」普羅市民;而賺得最多的一名學生,從股市中獲利26萬元。 記者:盧文烈、雷子樂
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通識研究小組今年7至10月期間訪問了203名過去一年曾買賣股票及衍生工具的人士,當中91人是公眾人士,112人是大學生。
結果顯示,逾91%受訪者過去一年從投資中賺到錢,但不足三成滿意投資回報。公眾人士的整體回報率為21%,平均進賬8,000元;大學生股民回報率則較低,平均17.7%,獲利金額約3,000元。兩類受訪者都各有一人賺多於26萬元以上。
動用逾六成資金
投資類別方面,大部份受訪學生投資股票,只有5%參與較高風險的期貨、期權及窩輪產品買賣;相反,普羅市民投資種類卻較多元化,即使高風險產品也不怕入市。研究小組隊長鄺兆華表示,現時社會上普遍認為大學生炒股成風,學生孤注一擲購買窩輪以小博大,但調查反映學生投資一般比較保守,因此不認同校園炒風熾熱的說法。
不過,事實上,不少學生股民確是「瞓身」炒股,調查發現,8.1%受訪學生透露過去一年用了10萬元以上入市,11.6%表示過去一年用了65%至100%財產投資股票或衍生工具,較公眾人士只得6.6%瞓身炒股為高。
「同學多數炒輪」
最令人憂慮是竟有多達13.4%大學生股民曾經借貸炒股,比率同樣高於公眾人士的11%。這些借錢炒股學生中,有8.9%是利用大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入市,4.5%則透過信用卡透支或向金融機構借貸。中大系統工程系三年級學生趙漢文稱,身邊有不少同學寧願遲交學費也要用政府貸款買股票,而且多數炒輪。研究小組組員楊潤邦承認,現時大學生借錢較以前容易,但未見有學生因投資而陷入財政危機。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表示,現時本港幾乎全民皆股,部份學生抱着搵快錢心態投資股票並不健康,「如果去到要借錢,更加係瘋狂同失控。」此外,調查顯示,不論公眾人士抑或大學生,對股票知識都是一知半解,逾五成大學生承認自己對產品認知不足,六成人更未能回答藍籌股定義。小組呼籲股民多留意市場訊息,不要盲目入市。
公眾及大學生炒股比較
過去一年炒股情況:賺到錢
公眾人士:91.2% 大學生:91.1%
過去一年炒股情況:平均賺錢
公眾人士:$8,000 大學生:$3,000
過去一年炒股情況:賺最多個案
公眾人士:逾26萬元 大學生:逾26萬元
過去一年炒股情況:對回報率滿意
公眾人士:27.2% 大學生:29.1%
過去一年炒股情況:用逾10萬元買股票
公眾人士:15.7% 大學生:8.1%
過去一年炒股情況:用65%至100%手頭資金進行股票及衍生工具買賣
公眾人士:6.6% 大學生:11.6%
過去一年炒股情況:借貸炒股
公眾人士:11% 大學生:13.4%
受訪人數:公眾股民91人,大學生112人資料
來源:中大聯合書院通識研究小組
大學生股民心聲
趙漢文(系統工程系 三年級):「最近幾個月開始買股票同窩輪,投資咗三萬幾蚊,大約有20%回報率,身邊有好多同學都炒股,有啲甚至寧願遲交學費,用政府貸款入市。」
陳卓恩(護理系 三年級):「三年前已開始買股票同基金,投資咗八萬幾蚊,回報率都有四成,自己未問過人借錢炒股,但知道啲同學有利用政府借貸買股票,希望將筆錢翻幾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