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道 - 鍾偉民

無 道 - 鍾偉民

一直說石頭貴,說多了,真怕讓石賊有可乘之機,害讀友破財,得解釋一下:這貴,是有範圍的。
理論上,要是有一個人,過去二十年,他不斷買,今天開始,卻不斷賣,每賣一塊,賺錢十倍到一百倍,稱得上「投資得法」,不旋踵,就會發大財;可惜,壽山石不是黃金,不是房產,不是股票……屬於「藝術品投資」,可以享受藝術品,如字畫、瓷器等驚人的升幅和回報,但同時,壽山石買賣,一直以來,卻不偏重「古董」,也不偏重「名家」;壽山石,像翡翠一樣,首重石質和石色;經過雕琢,而且雕琢成功,那只是錦上添花,屬於「附加價值」。
不信?看拍賣會的記錄好了。一方荔枝凍素章,質色稍佳,不施斧鑿,動輒已值十數萬元;但有哪個「名家」,可以撿塊麻石,刻上幾刀,就賣個高價的?說到底,還不是「工憑石貴」?論保值,到底「以石為先」。
壽山石雕,一直以來,只是「工藝品」,不是「藝術品」;雕刻這些「工藝品」的工人,是「工匠」;一直以來,刻石工人和刻木工人的收入,相去不遠。田黃、荔枝等石材價漲,石商和藏家珍而重之,緊而慎之,願意多付工錢,但求有精細的工藝配合,「名家」才相應出現;不過,請注意,在這個行業,真正有才藝的「名家」,是千中無一的;真正的藝術品,是萬中無一的。
在壽山石雕界,所謂的「名家」,十居其九,是工匠和石賊為了漁利,狂吹亂捧,抬出來騙錢的;本質上,他們的「作品」,仍舊只是尋常「工藝品」;收藏這些不比一般木雕優秀的「工藝品」,不見得會有什麼價值;要是雕鏤太多,破壞良材,更會損害價值。
壽山石雕,講究「依勢造形」和「取巧」,除了要求形佳,色巧,工細,投資前,還請注意「藝術」和「工藝」的分別。
不少「名家」,一無文化,二無品德,本來刻薄意的,發現圓雕好賣,會到巿場搜羅現成的雕刻品,刻上自己「藝名」,再提價賣給慕名的笨人。十年文革,是不是也革掉了「取之有道」那一個「道」字,我們是很難去深究的。(《風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