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Blog你:貧民自救

明Blog你:貧民自救

袁彌明介紹
05年落選港姐袁彌明個性直率敢言,在互聯網上開blog道盡心情趣事,文詞辛辣,發表見解一針見血而成為話題。如今她將其話題blog移師《蘋果》娛樂,與讀者傾訴日常所見所聞,人生及娛圈百態。

貧窮。
貧窮是源於連鎖快餐店給的$16時薪。青年一天工作8小時賺$128。扣去$20交通費、$11飯盒晚餐,就剩下$97。每月放4天假,工作26天後,錢包多了$2,522來應付租金水電煤電話費。
貧窮是一位做清潔的單親媽媽帶着兩個子女,住在一間50呎的盒子屋。房間根本是個密室,連一扇窗都沒有。媽媽跟女兒睡碌架床,兒子睡在地上,與冰冷的紙皮石地板之間,隔着一張兩吋薄床褥。一家三口與素不相識的12人「享用」同一個廁所。

罪過 社會排斥貧窮

你問他們的生活是怎麼過?他們不明。因為他們每天面對的叫「存活」而不是「生活」。
這位青年,這位單親母親,還有家庭收入低於$4,000的20多萬戶中的每一員,隨時與我擦肩而過。而我,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此刻又在做甚麼。
當有人為了省一塊幾毛電費,晚上家裏連燈也不開,就開着一台陳年電視機取光並享受免費娛樂;而我卻嫌電視劇太悶太難頂,跑去HMV買最新的《DesperateHousewife》慢慢煲,晚上開燈開冷氣開電腦上網msn,research明天寫的topic到凌晨兩點多。這樣,是罪過嗎?應該不是。
那麼,當人家的戶口快跌至只有個「0」,而甚麼股神在報紙頭版說着幾個禮拜間賺了幾多個「0」,那是罪過嗎?也應該不是。
但我心中卻存在很深的罪咎感。社會假設了貧窮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所以貧窮存在,並代代相傳。因為這個假設,社會的制度使他們成為犧牲者,制度和系統滿足了大部份人,卻間接排斥他們,拒絕他們應有的機會。而我是構成這個社會的一員,所以我覺得我沒有致力為這些犧牲者付一分力、說一句話,是罪過。

當青年一天工作8小時賺$128工資時,少年股神盧其釗(圖)未讀完大學,已經靠炒股賺取幾百萬,這現象是值得大眾深思。

幫助 放棄施捨態度

我可以做甚麼去幫助他們呢?
從此節儉點,把每月花省的都捐出去。可以。但以施捨的態度,根本解決不了貧窮問題,更可能會奪去了窮人的尊嚴,使他們變得更依賴社會福利。
有空便去探望這些窮人,給他們鼓勵。也可以,但只限於精神上的支持。現在令人家頭疼的是存活問題,實實際際的支持比精神鼓勵更為重要。
那不如選議員,試圖改變社會。但我何德何能?何況我對張超雄議員的熱誠和能力毫無懷疑。
嘗試解決一個問題,先要了解這個問題。
香港的貧窮問題源於財產分配機制有誤。經過匆匆幾天的研究,我認為國民財產分配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透過商業活動,在自由市場競爭中實現財產分配;第二是透過政府稅收和福利政策,把稅收轉移給在市場無法獲得應有生存資源的弱者;第三是透過自願的社會公義團體(例: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為沒法在第一和第二層面受益的被忽略弱者提供援助,實現社會的自我救助。
第一和第二個層面都跟政府有着密切的關係。
商業活動本身很簡單,大家就朝着利潤走。關鍵在於政府有沒有提供公平的自由競爭環境。這問題值得各行各業深思。
至於稅收和福利政策關鍵在政府,那更不用多說。奈何非民選出來的行政長官卻對於貧富懸殊問題沒有具體的措施。
這一刻,貧窮的人沒有市場影響力,也沒有力量改變社會制度。我們不用施捨給他們,也不用作作用不大的精神鼓勵,能給予他們力量的是民主。到時候,他們拿着與任何香港市民手上同等的票,擁有同等的力量,可以選公共政策、可以改變社會。我絕對認為民主是解決貧窮問題的有效方法。

曾特首可有聽到,在他背後響起貧苦大眾的聲音。

民主 保障弱勢社群

其次就是社會公義團體的崛起。以美國為例,三億人口之中,各類非牟利組織就有160萬個,平均不足200人就有一個。其所支配的國民財富,年度總費用佔美國GDP的9%,差不多與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開支持平。而我昨晚上網尋找香港非牟利機構的資料庫(非官方,找不着官方的),共有115個,很多是運動、興趣機構,獻身社會公義的寥寥無幾。
看來我們可做的就是(一)支持民主,從而加強推行更有效提升弱勢社群競爭力之政策;(二)致力發起和推動以社會公義為目的的非牟利機構。
文明不是取決於我們的城市有幾座金碧輝煌的大廈高樓,不是取決於經濟增長和人均GDP增長;而是取決於這個社會對弱勢的人有怎麼樣的保障。一個容許貧窮、接受貧窮、剝削窮人尊嚴的社會,就是不文明。
2006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穆罕默德尤努斯說:
「Theprimeresponsibilityofhumancivilizationshouldbeensuringhumandignityforeachandeverymemberofthehumansociety.Butlookingattheconditionofthepooraroundtheworldwecannotsaythatthehumansocietyhasacceptedthisresponsibilitywithanyseriousness.」
(人類文明的基本責任是確保社會裏每個成員都擁有人類應有的尊嚴。但環顧世界四周,我們不能說人類社會把這責任認真地看待。)
而我們每個升斗市民,其實都有能力為貧窮問題、為文明出一分力。
攝影:陳慧安
服裝:BELLA
髮型:MartinofHair
化妝:KathyLamofCiaoBella
本欄逢周五刊出
撰文:袁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