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日公佈的經濟數據表現,大多令人失望。二手房屋銷售創新低,新屋銷售雖然上升,只因對上個月被調低所致,故不應有驚喜。然則,令人擔憂的,是樓價仍無止境地下跌,連保爾森也不寄厚望,遑論局外人矣。
樓市滑坡、樓價下跌,必拖累經濟和影響消費,剛公佈的10月份消費信心指數急挫至95.6,是05年10月以來最低數字,反映消費者之情緒是如何低落。
信心下降主要來自對前景之憂慮。部份行業裁員之聲四起,工資增長不是緩慢便是無着落,就算儲局再減息,也未必能挽回消費者信心。
讓筆者舉一例,以一個普通打工仔欠一萬美元卡數計,之前銀行所收利息為17.5厘,減息後(減半厘)也只是下降至17厘,即每月少付4.17美元,簡直濕濕碎。
如果減息可以幫助他們不會失去家園,或保住個飯碗,則信心很快便可回復。
然則,連銀行之間的信任也未盡恢復,企業招聘又怎不更加審慎,這零售連鎖店和百貨公司,又怎會不屢將銷售增長預測調低?
有人或會說,這股市不滅神話依然在上演,多少也幫到一點吧?
不過,請別忘記,第3季企業盈利分分鐘出現負增長,計算下來,美股是否抵買?況且賺少了錢,無法再重演回購股份之伎倆,借錢買又嫌成本過重,併購活動若式微,一擲過百億美元買獵物的私募基金部份還在頭痕,這所謂的資金氾濫假象,快將現形,不過決策者為顧全面子,必然繼續托。問題是,有沒有這個能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