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測試學生中、英文及數學水平的「全港性系統評估」成績昨日公佈,今年整體成績是四年來最好,達標率多創新高,最高仍是小三數學科,有86.9%學生達標;今年是第二批中三學生應考該試,三科的達標比率均較去年上升。但整體上英文科仍最差,小六及中三均三成學生「肥佬」,與去年相若。有教育界人士認為,成績進步主因是學校加強操練學生,犧牲了培育學生的時間。
全港性系統評估是教育局教育改革項目之一,每年小三、小六及中三學生均需參加,今年應考人數有22萬人。評估結果不影響學生升學,而是反映學生在中、英及數方面的強、弱項,令校方可及早為學生「補底」;不過教育界一直擔心會成為教育局終止學校辦學的「殺校」工具,所以幾乎無不操練學生應試,令原意變質。
整體成績四年來最好
教育局昨日公佈今年的評估,整體成績屬四年來最好,三個年級的數學科達標比率,都有八成以上學生達標,其中達標中三學生有79.9%,比去年上升1.5個百分點,是升幅最大的一科。(見表)
小三學生的表現較另兩級的學生為佳,不過小三學生在中文科的達標比率,較去年微跌0.3個百分點。學生在英文科表現仍較其他兩科為差,達標的中三學生只有69.2%。
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系主任侯傑泰認為,學生已較熟習考試模式,因而可考得較好成績;他也相信整體成績進步,是學校操練學生應考的效果。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也認為,學校將不少時間用於訓練學生應考,令多元化教學萎縮,因此建議當局改為隔年才考。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今年發生一宗懷疑作弊個案,但經調查後認為不成立。今年約有13間學校於考試期間學生缺席率有異常,教育局現正跟進,若有關學校沒有合理解釋,將被警告及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