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嚴重畸嬰激增四成

污染嚴重畸嬰激增四成

內地缺陷嬰兒激增近四成,敲響人口質素警鐘!官方數字顯示,去年內地每萬名新生嬰兒中,就有145.5名嬰兒有先天性缺陷,較2001年增加近四成,再加上,出生後才顯現缺陷的嬰兒,中國每年缺陷嬰兒高達80至120萬名。內地專家迴避環境污染正殺害下一代,內地新生嬰兒缺陷率最高的山西省反而來得坦白,官員高喊:「出生缺陷的發生與環境污染也有關!」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江帆日前在四川成都引述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的數字稱,2001至2006年全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分別為104.9/萬、111.2/萬、129.8/萬、128.4/萬、139/萬和145.5/萬。根據上述數字,內地去年新生缺陷嬰兒逾29萬名。

每30秒誕生一個缺陷兒

官方研究報告指出,若在此數字上,加上出生後數月和數年才顯現出來的缺陷,內地缺陷兒總數高達80至120萬,約佔每年出生人口總數的4至6%,即內地每30秒就有一個缺陷兒出生。換言之,內地每10個家庭,就差不多有一個家庭受到影響。
據報,在每年新增的120萬缺陷嬰兒中,三至四成出生後死亡,四成將成為終生殘疾,只有兩至三成可以痊癒或得到治療。內地缺陷嬰常見的殘缺,有兔唇、神經管畸形、先天性心臟病以及腦積水等。
江帆指出,中國政府每年斥資數百億元,治療缺陷嬰兒;他們的基本生活費用亦高達數百億元;給中央政府造成的間接費用約數千億元。

山西煤礦區缺陷率最高

飽受缺陷兒問題困擾的山西省,八大煤礦區出生缺陷率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地方分佈看,出生缺陷率高的地區,主要位於呂梁、太行、中條山脈走向的地帶,山部山區高於南部平地。據報,呂梁地區中陽縣出生缺陷率高達8%。
山西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安煥曉直接承認:「出生缺陷的發生與環境污染有關。」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所教授李偉雄雖然承認問題值得關注,但仍強調當局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以確定兩者關係。
本報記者

山西婦懷胎8次都是畸胎

山西呂梁中陽縣主婦劉鳳珍結婚近十年,幾乎是每年懷孕一次。她懷第一胎時,去醫院檢查,發現是神經管畸形兒,只好終止妊娠。此後劉鳳珍懷孕一次,墮胎一次,一直懷到第八胎,孩子終於出生了,然而卻是個神經管畸形兒。

神經管畸形比例最多

山西被稱為世界新生兒缺陷的「珠穆朗瑪峯」,呂梁則是「峯頂」。而在所有這些缺陷嬰中,神經管畸形比例最多。中陽縣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霍建華說,神經管畸形的嬰兒,約佔全縣缺陷嬰一半以上。
一直關注當地缺陷嬰問題的首都兒科研究所林良明教授去年前接受山西傳媒訪問時肯定地說:「新生兒缺陷肯定跟環境污染有關!」不過,隨着當地官員今年堅稱中陽縣新生嬰兒缺陷率只有5%,並否認環境污染不是元兇後,林良明也變得低調:「出生缺陷率與環境污染有無關係?因為沒有確切的數據,我們不敢說。」
當地一名環保人士表示,雖然中陽縣不少污染企業搬離縣城,但並沒有減少污染,只是污染的地方不同了,原來是縣城,現在成了農村。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