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國際油價高企影響,中石化(386)第3季煉油業務錄得虧損52.79億元(人民幣.下同),面對期油已衝破93美元一桶的現狀,該公司財務總監戴厚良承認,煉油業務壓力會進一步增加。至於今年是否會再有來自政府的補貼,他指這是政府部門的事,公司無法回答。 記者:龍婉嫻
中石化第3季純利雖然只增加5.5%,但證券界認為已在預期之內,除了提出盈利能力有削弱風險外,未對中石化評級及盈利預測作出調整。
花旗維持買入評級
里昂仍然認為,比較之下,主力做上游勘探與開採業務的中石油(857)及中海油(883)較為吸引;花旗則維持中石化「買入」評級,指該股現價已反映市場對煉油業務無利可圖的事實,儘管短期表現不及中石油及中海油,然而半年至1年時間,相信其股價會追貼A股。
對於第3季勘探及開採業務經營溢利倒退16至17%,戴厚良在電話會議中表示,主要是因為去年8月時,將大慶原油掛靠油種,由原來的辛塔,改為價格較低的杜里油所致。
該公司1至9月的特別收益金支出為71億元,其中第3季為35億元。
靠外來原油增成本
中石化煉油業務的原油來源20.45%乃向外採購,故油價攀升對其成本造成的影響,乃3家中資油公司之最;戴厚良指出,中石化煉油業務成本已由首季的每桶56美元升至次季的62美元,第3季進一步提高至68美元。花旗估計,該公司第4季的成本將增至70美元。
被問到有報道指內地出現柴油供應緊張情況,中石油及中石化部份廠房已停產,戴氏予以否認,指作為大公司是有責任保證市場的供應,目前總體供需仍算平衡,個別地區出現此種情況,可能與部份地區出現運輸等不可擴力因素有關。
儀征第3季純利跌69%
另外,中石化旗下儀征化纖(1033)昨公佈第3季度業績,受到期內聚酯產品平均售價下跌7.1%影響,銷量雖然增加3.57%,但第3季及首3季純利分別較去年同期下跌68.85%及39.34%,至2638.7萬元及764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