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居住時空在變 - 扶偉聰

五湖四海:居住時空在變 - 扶偉聰

最近,內地城市掀起「X小時生活圈」專題討論,起因是中心城市樓價升得太快,導致生活成本增加,同時公路網絡發展迅速,私家車快速增加,於是,催生生活圈層和居住定位的極大變化。
其實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便可能出現這種居住時空的變化,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越來越多人選擇外圍居住,在二線城市,這種趨勢也正逐漸顯現。相對於大多數中國人,算是居住習慣的重大突破。
華人向來嚮往在大城市居住。以住處為圓心,周邊可以辦妥「衣食行」,凡超過半個小時車程的地方,都會說「太遠」、「不方便」。住到郊外,便會被人當作農民、貧民。

樓貴避也避不了

但到了今天,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卻面臨發展瓶頸,如環境污染、交通壓力、衞生條件難以改善等,城區中心樓價高企,更令市民雪上加霜。於是,經濟的變化,也推動生活觀念的轉變,甚麼「一小時生活圈」、「兩小時生活圈」應運而生。適者生存的理性法則,亦在驅使人們去考慮、認識、調整自己的生存環境,並作出新抉擇。其實就是在城市進化過程中,部份人從經濟條件和自身需求出發,選擇逆城市化的郊區居住方式。
比如近年許多北京人在「二環」、「三環」工作,卻在「五環」、「六環」以外,甚至通州等地區居住;越來越多的上海人,每天往返於市區連接浦東、金橋、大華、寶山等地之間;也有不少深圳人,買了廣州郊區的住房,而每日駕乘私家車,在廣深高速路上馳騁;更有很多廣州人,住到從化、花都、清遠的寧靜住宅區裏,儘管往返時間要數小時,但新的生活時空觀,已慢慢讓人變得習以為常了。
不難想見,隨着居住郊區化的進程不斷延續,城鄉的界線日漸模糊,「X小時生活圈」的討論,將不再成為話題熱點。我們將很快發現──郊區的房價也會越來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