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勞工處昨向勞工顧問委員會提交的工資保障運動中期報告顯示,在推行一年後,整個清潔工及保安員市場,仍有54%,即逾10萬人的時薪,低於市場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該會勞方代表直指運動成效不彰。政府及資方代表終肯低頭,同意展開最低工資立法的前期工作,但對是否立法設立最低工資法例,仍繼續拖。記者:倪清江
工資保障運動由去年10月開始,政府會在明年10月全面檢討運動的成效。由勞工處和政府統計處撰寫的中期報告昨日公佈,有1,041間公司加入工資保障運動,當中包括27間清潔公司和38間保安公司,只佔清潔及保安公司不足2%。
清潔工時薪微增0.9元
報告列出全港清潔工的平均時薪,由去年第二季24.2元升至今年第二季的25.1元,微增0.9元(3.7%)。同期整體保安員平均時薪由26.1元升至27.3元,僅增1.2元(4.6%),兩更制和三更制的保安員,平均時薪更只分別增加0.6元和0.2元。(見表)
勞工處指出,在今年第二季有8.78萬名清潔工和保安員獲高於市場平均水平時薪,佔兩個行業共18.95萬僱員的46%,比率較去年同期增加2個百分點,進展緩慢。
勞顧會勞資雙方昨在會後公開「拗數」,資方代表何世柱表示,有關工資升幅已經不錯,未來一年應繼續推廣工資保障運動。另一資方代表劉展灝認為工資保障運動的成效已算良好,強調應由市場調節工資。
勞方代表批評運動失敗
但勞方代表梁籌庭批評運動失敗,「要八、九成以上僱員獲市場平均水平薪酬,先算有成效。」他認為多了僱員受惠,主要是因經濟轉好帶動普通僱員薪酬上升。另一代表葉偉明指出,扣除3萬名獲政府聘用而享市場平均水平薪酬的僱員後,餘下近16萬僱員中,有三分之二都領取低於平均水平的薪酬,「我相信唔可以收貨。」
特首曾蔭權已承諾如明年全面檢討顯示該運動成效不彰,政府會於08/09年度向立法會提交設立最低工資條例草案。勞工處長謝凌潔貞昨在會後表示,暫不適宜評論工資保障運動成效是否彰顯,但當局會為前期立法工作做準備,包括釐定何謂最低工資、界定清潔及保安員的定義等。她承認,只有千多間公司參與工資保障運動,數目差強人意。
拆局:「即係上彈 但唔開槍」
政府終於表明工資保障運動成效不彰,須展開最低工資前期立法工作。有工會中人認為,政府所謂前期立法工作,只是一種不得失勞、資任何一方的政治手段,一方面可以頂住工聯會要求提早立法的壓力,另一方面也令一年後政府立法時,資方再無反對藉口。
向工會交代 不得失商界
工聯會一直要求政府,工資保障運動中期檢討完成後立即開始最低工資立法工作,因為當日工聯會支持曾連任特首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曾承諾為最低工資立法,明年又是立法會選舉年,「若果曾蔭權冇乜表示,工聯會實俾職工盟、社民連砌,連佢哋內部基層會員都會不滿。」
可是,曾提早開展立法工作會惹來商界不滿,對他的管治、爭取商界支持不利,所以政府巧妙地提出「前期立法工作」,「即係只上子彈,但係唔開槍」,這樣既能向工聯會交代,又不得失商界,「前期立法一樣可以有討論,到時工聯會係咁畀意見政府,工人以為已經開始立法工作,佢哋唔係太分得清楚乜叫前期立法,資方代表亦都可以向僱主有交代,因為政府冇提出提早立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