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對抗通脹 綜援戶叫苦

難對抗通脹 綜援戶叫苦

【本報訊】經濟好轉物價上升,反而加添低收入及綜援戶的生活壓力。現時綜援標準金額雖會每年調整以抵銷通脹影響,但有團體批評調整幅度未及通脹。綜援戶即使節衣縮食,仍要靠兼職及借貸幫補家計。

吃瓜菜戒鮮肉

約40歲的主婦淑儀獨力照顧11歲兒子,每月申領約3,800元綜援金,食物開支花了三分二;餸菜加價,她為了節省十元八塊,只在黃昏時買5元一份的瓜菜,戒吃鮮肉,兒子的衣物盡量用二手貨,但兒子穿破運動鞋又為她帶來煩惱,「開學時用69蚊買咗對新運動鞋,點知着唔夠半個月就爛咗,要等聖誕節攞番大陸整,𠵱家惟有叫佢着番上年嗰對,頂趾都冇辦法。」

兼職送飯幫補

小朋友參加課外活動也成奢侈品。淑儀的兒子上月本來要參加宿營,最後名額不足她反而鬆一口氣,「如果佢有得去就要問人借錢,𠵱家可以慳番。」淑儀上月開始兼職送飯,扣除社署豁免,每月有500元額外收入,若物價續升,她還要多做兼職幫補。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今日討論綜援標準金額調整機制。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助理組織幹事歐陽達初認為,調整機制過時,未能抵銷通脹,建議當局每年調整特別津貼,並且將校服、上網、手機費等支出,納為實報實銷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