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肝癌可怕,可怕在無痛無癢,可怕在無藥可救,能接受切除手術的病人少於四分之一;其他的,只能靜待死亡。有醫生嘗試為部份晚期患者施行選擇性內放射治療及全身化療,令腫瘤縮小,再接受外科切除手術,成功幫助6%患者康復。 記者:張嘉雯
今年74歲的黃伯本身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吸煙但不嗜酒,去年7月因胃痛向家庭醫生求診,多次服藥仍無改善,至今年10月經公立醫院診斷,證實是肝癌腫瘤。黃伯女兒指父親當時左右兩邊肝腫瘤直徑分別達18厘米及10厘米,醫生指腫瘤體積大,不能進行切除手術。
化療可將腫瘤縮細
家人當時非常擔心,往其他醫療機構求醫,醫生嘗試以選擇性內放射治療及全身化療把腫瘤縮小,結果黃伯在七個月後進行腫瘤切除,現已完全康復。
黃伯的主診醫生、外科專科醫生黎卓先解釋,肝癌是本港第三大癌症殺手,每年有逾1,600宗新症、1,400人因而死亡,大部份肝癌是乙型肝炎而起,八成半患者是乙型肝炎帶菌者。治療肝癌最理想方法是手術切除,早期患者的存活率達60%,而較晚期病人的存活率約為30%。
另一主診醫生、養和醫院綜合腫瘤中心副主任梁惠棠補充,肝癌初期無任何徵兆,到出現上腹痛、面黃甚至肚脹等不適時,病情已屬晚期。以100個肝癌病人計算,當中只有20至25人可接受切除手術或者射頻消融術(用熱力把腫瘤燒死)。其餘約75人,其中35到40人因肝功能差,出現黃疸或腹水,不能接受任何治療,「晚期病人如果做唔到手術,通常只有三至六個月命,只有1%可以痊癒。」
至於餘下的30多人,梁惠棠指過往他們被視為無藥可救,但他們身體狀況較好,可嘗試其他方法,「如果佢哋行得走得,無腹水、黃疸同腳腫,無冠心動脈病或者肺氣腫,都可以試吓。」黃伯即屬此類個案。100個肝癌病人中,約6人可以透過這個方法康復,數字雖少,但比完全放棄為佳。
乙肝帶菌者應注意
黎卓先續說,肝癌細胞每四個月為一個生長周期,若第一次檢查時腫瘤直徑少於一厘米,或無法驗出;六個月後再驗,腫瘤直徑或增至兩厘米,屆時可被驗出。他建議乙型肝炎帶菌者每半年接受超聲波檢查及甲胎蛋白測試,「盡早搵到,個腫瘤仲細,可以選擇嘅治療方法就多好多。」一般巿民也應避免過量飲酒,並注射乙型肝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