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閣廟管理權紛爭封廟<br>澳門遊人興嘆 被迫門外焚香

媽閣廟管理權紛爭封廟
澳門遊人興嘆 被迫門外焚香

【本報訊】歷史悠久的澳門媽閣廟(即媽祖閣)昨爆發管理權糾紛,管理該廟的慈善值理會和住持各稱擁有管理權,值理會委託的人員和一些和尚發生推撞,結果有兩人受傷,最後導致報警和封廟,遊客到臨這旅遊勝地始知無門可入,大為掃興。值理會主席事後稱不想影響遊客,預計今日會重開,惟廟內不會有住持,最快下周才能安排新住持協助管理。

現場消息稱,觸發今次管理權糾紛其實涉及一個錢字,因自由行開放後,內地遊客大量到臨媽閣廟旅遊和捐香油錢,故涉及香油錢數目相當龐大。
被驅逐離開的住持釋機修說:「媽閣廟以前一直由普濟禪院(即觀音堂)派出住持管理,多年來相安無事,管理權不屬任何嘅團體。」

指與住持是僱傭關係

惟聲稱擁有管理權的慈善值理會主席林建剛指出,釋機修只是與該會有僱傭關係,沒有管理權,值理會接到很多投訴,例如廟外小販聚集、設施維修不妥善、20多年來的香油錢不知所終,管理混亂,故有需要糾正過來。早前法院已將該廟管理權判予值理會,釋機修最多只能做委任管理祭祀、監督保養人員的工作。
林建剛續說:「香油錢係用嚟幫助有需要嘅人,點可能20幾年嚟下落不明㗎。」
釋機修解釋稱,香油錢是用來供養出家人生活,並非不知去向,法院現仍准上訴,即案件未審結,對方實無權將他罷免和驅趕。
昨晨9時許,值理會委派10多名人員到媽閣廟,要驅趕釋機修和一批和尚離開,部份人穿上黑衣衫,釋機修形容有人撬閘和叉頸,又將和尚推倒地上,連錢箱亦打翻。

黑衣人收廟驅趕遊客

黑衣人向在廟宇參觀的10多名遊客說,因內部裝修着令他們5分鐘內離開,最後也令後隨而至的遊客不得其門而入,一度有數十名內地遊客在門外集結,大為掃興,有人只好在廟外焚香參拜。
警方接報到場,將雙方10多人邀返警署助查,至下午媽閣廟仍然封廟,預計今日將重開。

特稿:Macau名字源於此廟

媽閣廟是澳門三大禪院之首,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成為內地旅行團遊澳門必到的旅遊名勝之一,據稱連澳門的英文名稱(Macau)的由來也和媽閣廟扯上關係。

建於明朝富中國特色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在媽閣廟前的海岸登陸,卻不知地名,遂上前向當地居民查問這塊陸地名叫甚麼,由於大家言語不通,居民說是「媽閣」,葡人便誤以為整塊土地叫媽閣,也成為澳門英文名字Macau的來源。
媽閣廟建於明朝約公元1488年,面向大海,可分為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主要建築,極具中國傳統的古建築特色。媽閣廟近年香火鼎盛,而在2005年包括媽閣廟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當地的居民稱,數十年來未聞媽閣廟封廟,今次應該是首次。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發言人則呼籲,任何一方不應因管理權問題而鬧至關閉媽閣廟。
本報記者

媽閣廟螋善值理會主席林建剛(左)與住持釋機修就管理權互相對質。

媽閣廟香火鼎盛,香油錢成為管理權糾紛導火線之一。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