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鐘用者最小僅7歲<br>將推傳呼服務 鼓勵老弱者外出

平安鐘用者最小僅7歲
將推傳呼服務 鼓勵老弱者外出

【本報訊】一線通平安鐘服務不再是老人家的專用品。長者安居服務協會昨日表示,平安鐘使用者有年輕化趨勢,年紀最細只有7歲。該會計劃明年初推出全新類似傳呼機的戶外平安鐘服務,鼓勵足不出戶的長者或長期病患者,敢於走出社區參加活動。 記者:林社炳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昨日慶祝「一線通平安鐘」累積服務使用者人數衝破10萬人次。該會總幹事馬錦華指出,目前1,039名使用者中,60歲以下佔12%,當中不少是團體轉介的年輕長期病患者,年紀最細只有7歲。他說,該名小童患有哮喘及癲癇症,父母擔心他突然病發,一時間察覺不到,故特別為他在家中安裝平安鐘,必要時按動求助。

60歲以下有12%

馬錦華表示,該會1996起提供平安鐘服務,主要是當年有不少人因97問題移居海外,留下年邁的父母,服務原意只是為長者提供緊急服務。但過去10年,60歲以下申請平安鐘服務的使用者有年輕化趨勢。當中有不少是年輕的長期病患者,經由團體轉介申請使用服務。60歲以下的服務使用者比率,由當初3至5%增至近年的12%。

與電訊公司合作

馬錦華說,目前平安鐘服務僅限於家居及室內使用,該會計劃明年初與電訊公司合作,推出全新的「戶外求助器」服務。使用者出外時只需攜帶像傳呼機的小型收發器,加上一個可對話的求助器,便可隨時出外散步或參加社區活動。有關服務目前仍在測試階段,日後使用時雖然難保證百分百準確,但對老人癡呆症患者及家人,不失為多一個保障。
該會昨日舉行「10萬鐘情一線通」慶祝活動,首次安排接聽電話的服務員與使用者面對面真情對話。
統計顯示,使用者按動平安鐘,緊急求助只有7%,主動報平安佔28%,找人傾訴心事由三年前9%增至14%。

第10萬位使用平安鐘(圖)服務的馮海祥與太太甘木蘭。
司徒世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