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著名自由派學者、八九民運後被通緝的知識分子之一、中國社科院前研究員包遵信,昨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0歲。內地著名異見人士劉曉波表示,包遵信是致力推動中國民主化的自由主義者,也是八九民運的精神領袖之一。
包遵信於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後來任職於中華書局、國家出版局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曾任在內地頗具影響力的雜誌《讀者》副主編、《中國哲學》主編。
被囚五年 出獄力爭民主
包遵信為人耿介、正直。1986年,他到上海出席文化發展戰略研討會時,坐在主席台上的有中宣部長朱厚澤、上海市長江澤民等。有與會者說,共產黨應該說話算數,兌現對知識分子的「三不」政策(不抓辮子、不打棍子、不抽鞭子),大家聞之鼓掌。不料,包遵信拍案而起:「豈有此理!士最重要的是節,九十年代的士,為甚麼要乞求別人不要打鞭子……」結果,全場掌聲如雷。
劉曉波指出,包遵信當年主編的《走向未來叢書》影響了一代人,是中國思想開放的啓蒙性讀物。1989年北京民運爆發,包遵信投身其中,後來被判監五年,出獄後又積極參與民間上書,要求民主、要求遵守憲法、要求維護人權,做了很多工作。
2005年,包遵信和獨立中文筆會的另兩位作家郭羅基、余世存,獲得「赫爾曼-哈米特」受迫害作家獎。這個獎由總部設在美國的人權組織「人權觀察」頒發,旨在獎勵那些因為堅持言論自由而受到政府政治迫害的作家。
沒有工資 晚年生活艱苦
劉曉波說,晚年的包遵信生活甚為艱苦,沒有工資、沒有醫療保險,看病治療只能靠朋友籌錢。在包遵信病逝後,其親友及民間知識界已組成治喪小組,將商討包先生的後事。
本報記者
89年5月撰文 呼籲罷免李鵬
在1989年民運過程中,包遵信曾多次發起、參與知識界上書,當年五月底更與嚴家其在香港報章上發表《在民主與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兼告李鵬書》,呼籲全國人大依憲法規定罷免總理李鵬,後被國務院發言人袁木指為「這是一份極其惡毒的反革命政治綱領」。
在八九民運初期,包遵信曾聯同47名知識分子上書中共中央,要求聽取學生意見,後來的中國知識界《五一七聲明》,更痛批「中國還有一位沒有皇帝頭銜的皇帝,一位年邁昏庸的獨裁者」,把矛頭直指鄧小平。
至5月底,包遵信深知大局難以挽回,給一名記者題字:「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中華再生,指日可待。」他不願離國出走,結果作為首批被當局通緝的七名知識分子之一被捕,於1991年被判囚五年。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