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天水圍的教育投資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天水圍的教育投資 - 李兆波

兩星期前的周日下午,我到天水圍一家中學為家教會作「一生的理財計劃」講座,剛巧那天早上天耀邨發生倫常慘劇,講座後,我還到天耀邨附近的快餐店喝下午茶。雖然事件發生的原因,與移民政策、社區配套等有關,但肯定,財政問題也是元兇之一。
我每年總有幾次到天水圍,它有點像20年前的屯門,住了很多低收入家庭;與東涌不同,天水圍沒有機場及昂坪360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於是財政問題來了,而財政問題也衍生心理及精神上的問題。
有專欄作家建議,從股市的交易中徵收0.1%特別徵費用作扶貧,以目前的交易額,每年便有400億至600億元,短期來說是很好的建議,但長久派錢卻不可行,最好是讓低收入人士,擁有一些能令他們長久產生現金流的技能。在知識型經濟中,教育是唯一途徑,而專業資格的保障更佳。

知識產生現金流

想起自中三起認真讀書,曾經有很長時間,在深夜飲4杯奶茶以不眠地溫習,苦讀多年,總算完成大學課程、MBA及會計專業,帶來長久現金流,也帶來了第一桶資金。大家不知是否有留意,知識所帶來的槓桿效益,比認股證更大,在經濟好與壞時,「知識」總是能產生現金流的東西。要是機會來時,其回報更是百倍以上。
大家不妨考慮,每年利用自己的投資回報設立獎學金,給予一些經濟上有需要而成績優異的學生。我有支持中學母校,金錢不是太多,但對受助學生而言,可以幫補他們,也作為鼓勵。你可以在網上查看學校的情況,再決定受助的單位。

專業資格回報高

天水圍及其他地區低收入的居民不要氣餒,現在不是投資於股市或賭博的時候,反之,咬緊牙齦苦讀,投資於一個學位或專業,花上30萬元,一生可賺回1500萬至2000萬元;沒中五程度的一般只有700萬元,有專業資格的可達3000萬元,年回報率9.4至12.2%,只是稍低於恒生指數每年平均回報約14%,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從此一家告別貧窮。
香港浸會大學
會計及法律系講師李兆波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