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里島 - 邁克

峇里島 - 邁克

在電影裏以流行歌曲墊底,增加氣氛的同時闡明自己的珍愛,似乎是雲溫達斯帶起的潮流。這方面我個人覺得艾慕杜華最功德無量,除了領導大家進入陌生的西班牙語系音樂寶藏,還鄭重介紹了石破天驚的ChavelaVargas。我們上世紀中的國語時代曲也有不少珍品,潛質絕對不比「西曲」低,可惜沒有翻身機會,始終只在小圈子流傳,不獲潮人賞識。不是電影人不努力,像最近,就有蔡明亮在《黑眼圈》重播《心曲》和周杰倫在《不能說的.秘密》加插《情人的眼淚》的例子,怪只怪觀眾不過電,不肯搭時光穿梭機拾掇塵封的舊日。
王家衞的《花樣年華》用無線電的周璇點題,大家單單選擇記得陪張曼玉落街的梅林茂,百代唱片公司借頭借路發行《重修舊好》,找個英國打碟佬將一批經典變成跳舞混音,不但不能在舞池起死回生,還被忠實擁躉口誅筆伐。同片出現潘廸華的《梭羅河畔》,當然也沒有引起新生代沿河散步的雅興。這首中唱的印尼歌我比較熟潘秀瓊版本,叫《梭羅河之戀》,陳蝶衣填的詞。此潘拍照慣穿旗袍,然而聲音披着娘惹輕紗,可能因為出身南洋的關係,覺得有分享熱帶風情的義務──既是明確的身份象徵,也是方便的宣傳途徑。陳先生不知道有沒有南下遊覽經驗,還是如莎士比亞那樣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寫起來頭頭是道,起碼地方色彩沒有填錯。他為潘秀瓊操刀的南洋系列,包括《白紗巾》、《椰島姑娘》和《峇里島》。近年幾位從事藝術工作的台灣朋友極力推薦一爿旅遊勝地,糊塗的我乍聽還以為是「巴黎」,弄清楚原來是「峇里」,腦海不期然泛起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