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本鑲着油畫的書 - 董橋

買一本鑲着油畫的書 - 董橋

那時候舊金山老朋友簡妮跟紐約一位裝幀舊書的RichardMinsky熟絡,說他手工上乘,玩書致富,勸我拿那本古版《愛瑪》給他修補重裝。我嫌麻煩,也怕費用漫無準則,叨簡妮的光不收錢我不願意,收貴了我不捨得,一拖作罷。喜歡藏書自然講究裝幀,年紀輕輕經濟能力虛弱,碰上精珍的裝幀望梅更渴;年齒漸長有了些閑錢倒恨裝幀名家走一個少一個,真皮書封已然比幾十年前貴了許多,說什麼也不敢愛一本買一本。人生美事多磨,磨多了心壑自平。簡妮每每怨我過份瞻顧,錯失機緣;她是富家千金,父蔭凉爽,大手大腳習慣了。
那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一九九六年我偶然在《AtHomewithBooks》裏讀到寫那位閔詩基的文章,說他創辦紐約市書籍藝術中心,做完學問做印刷廠做書籍裝幀,連喜宴喜帖、貴賓名冊、展覽圖錄甚至吉慶禮簿他都設計,都做,樣樣人手裝幀。書籍藝術中心不牟利,愛學裝幀學補書的人都可以進去學。閔詩基說他從小喪父喪母,求學靠課餘做事賺錢,一部小小手動操作印刷機替他賺學費讀完中學讀大學。在布朗大學求學期間飽讀圖書館裏公元一五○一年之前出版的古籍incunabula,館長推荐他去學院裝幀社拜師學裝幀,慢慢學會裝潢一些很藝術的書籍,開辦書籍裝幀展覽會,收藏歷代古書。

我打電話告訴簡妮說我終於看到彩色照片裏的閔詩基和他裝幀的書籍,那本用蛇皮裝裱的封面尤其精緻。「別提了,」小姐說,「當年你不要,如今你和我都付不起他的裝幀工錢了!」她說閔詩基教她感覺裝幀的手感,教她聞出裝幀的氣味,教她感受看了會有感應的書"bookswithvibes":「他的書籍裝幀展覽會宣揚的不是閱讀這本書"readthisbook"而是顧惜這本書"seethisbook"。」簡妮說老派讀書人都重視裝幀,她老家遺留下來的那幾萬部藏書,裝幀格外珍貴的幾百部一家拍賣行包攬分批拍賣,價錢步步炒高,高得她都覺得對不住她先人的幽魂:「光是幾十部Coswaybindings,每部都幾千甚至上萬美金,」她說。「那批書你在我們山上的書屋裏都見過,還記得嗎?」
當然記得。柯士偉裝幀是傳統真皮封面裝幀,考究的是封面正中鑲入一幅小小的盈掌肖像油畫,用十八、十九世紀RichardCosway名字命名。柯士偉是英國袖珍油畫畫家,擅長在小象牙片上畫工筆油畫,簡妮說二十世紀初倫敦大書商HenrySotheran聘請裝幀名家RobertRiviere把一幅小畫鑲進古書書皮上,藏書家見了搶着要,柯士偉裝幀從此風行,蘇特蘭書店亁脆長期聘請袖珍油畫家C.B.Currie小姐專畫柯士偉風格的油畫,塗上一層光油鑲進古書的封面。「當代西方藏書家一旦進化到講究裝幀的時期,藏品中大概都少不了幾部柯士偉款式的老書,」簡妮說。「那是上一輩人教的:要老書不要新寫的新書;新版老書也合適。」

坦白說,我傾心的真是老傳統老風格的裝幀,時麾的幾何圖案皮面書籍我絕不買,燙上野獸派線條畫的我更討厭。閔詩基做生意,他的裝幀構圖有些似乎相當現代,早年沒有找他補裝我的《愛瑪》還是對的:藝術家怪癖,萬一心血失序他把那本老書裝飾得非常新潮我一定啼笑兩難!簡妮的話我擺在心上,這許多年過眼的舊書實在多,竟然遇不到一本柯士偉款式。倫敦蘇富比拍賣過一套五本的狄更斯聖誕故事,標準柯士偉裝幀,每本鑲上狄更斯盈掌肖像油畫,估價一萬五千英鎊,成交價我問都懶得問了。
當年替蘇特蘭做柯士偉裝幀的Riviere早些年給GeorgeBayntun裝幀作坊盤過去,連全套獨家傳統裝幀工具都盤走了,現今做得出柯士偉裝幀的恐怕只剩Bayntun-Riviere了,他們的皮面裝幀做得出色得很。果然,寄來的一期《ASelectionofNewBindings》裏錄了一部沃爾頓IzaakWalton的垂釣大全《TheCompleatAngler》,附錄CharlesCotton的《續篇》,EdmundH.New畫一百多幅插圖,RichardLeGallienne寫長序,一八九七年倫敦TheBodleyHead出版,近年重新裝幀的金頂毛邊本:gilttop,otheredgesuncut,舊書行裏簡稱t.e.g.,uncut。
裝幀作坊補來給我的資料說,他們做的柯士偉裝幀請英國女畫家JoyStanleyRicketts夫人畫盈掌油畫,她畫肖像畫了三十多年,一九九八年開始專攻微型油畫,是英國皇家微型畫協會會員,作品常在歐美各地展覽,二○○一年至今得過好幾次國際微型畫大獎。這部《垂釣大全》封面上一幅沃爾頓肖像她臨摹JacobHuysmann原畫像,傳神得不得了,鑲在金花圍框的綠皮封面上加一片玻璃保護。書又大又厚,裝幀作坊做了一個硬盒書函。Bayntun索價比拍賣行時價便宜,算起來才等於一尊明代黃楊木羅漢雕像一條腿的價錢!簡妮知道了一連打了幾次電話勸我快買,千萬不可猶疑。
我偏愛微型老藝術品,跨入收藏門檻之初搜獵盈掌小硯石,盈掌小冊頁,盈掌小木雕,盈掌小玉器。旅居英倫那些年到處收集袖珍老書冊,玩久了起初收的一批覺得不合格,威爾遜替我處理掉,八十年代專心尋找真皮封面袖珍老書,更難了,一年找不到三五部。有一天,威爾遜帶我去看他的一位老主顧珍藏的皮面小書,一百多種十七到十九世紀的精品清清貴貴擺在木雕小玻璃櫃子裏。我衷心拜服。「古老的袖珍藝術品誰都捨不得賣,」老先生拍拍我的手背說。「你慢慢搜尋,慢慢老去,多麼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