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佬明睇「靚男難求」(本欄十月二十三日),對左丁山講:「時下青年穿着如此,私人大公司或者可以執着一啲,但公家機構嘅衣着似乎無人理會。我哋到醫院睇病,見到一啲着波鞋牛仔褲嘅青年男女,一穿上件白袍,就變成係醫生,為我哋睇病,起初有心理抗拒,甚至懷疑呢啲醫生是否可靠,久而久之都慣咗啦,點似得你哋去中建大廈十六樓見到嗰批醫生吖。」
跟住惡佬明叫左丁山睇十月二十二日嘅《老五馬經》,有一篇「皇后戲院結業,在心齋主懷舊」,講述四十年代香港光復不久之後,約六十年前在中環睇戲之情況。「在心齋主」話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一日之後,皇后戲院二樓超等戲票票價係三元五角,已值普羅市民幾日之茶煙飯,故此係外籍人士及高等華人專利,而進場睇戲之外籍男士穿上踢死兔黑色禮服,打煲呔,女伴穿拖地長裙禮服,插手男士臂彎,雙雙踏上紅地氈拾級登上二樓超等,普通觀眾就在旁睇完人先至入場睇戲。
今時今日,香港幾時會有人穿上禮服先至入戲院呀。喺文化中心聽外國著名交響樂團演奏,左丁山會穿西裝,曾見過外籍人士穿上禮服,但在不少觀眾穿T恤波鞋人群之中,又似乎好滑稽!叫秘書V睇老人家「在心齋主」之皇后戲院個人回憶,秘書V話似睇天方夜譚,因為除咗睇超等着禮服之外,佢話:「三個半就可以買幾日嘅茶煙飯?真唔真呀?𠵱家三個半銀錢喺中環可以買到乜?」一張《老五馬經》都買唔到!
講咁耐嘅回憶,顯示自己年紀老,香港好似「在心齋主」呢類對戰後初期有清晰記憶之人,唔會有好多個。好似最近人人講《色,戒》(左丁山仲未睇過),有人講及五、六十年代《春秋雜誌》連載金雄白之《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左丁山想搵嚟睇吓,人人都話已經絕版,唔知去邊度搵。抗戰時期之一段歷史,神秘莫測,共產黨、國民黨所掌握之歷史檔案紀錄,特別係關於汪偽政權嘅,唔知開放咗未呢?好似冇學者研究過,如有當時住在上海嘅「在心齋主」人物講吓回憶,相信好有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