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亞洲未見重大通脹威脅 - 張敏華

投資名言:亞洲未見重大通脹威脅 - 張敏華

正當美國經濟放緩之際,亞洲區經濟卻出現強勁增長勢頭,預料今明兩年可錄得逾8%的增長幅度。然而,經濟暢旺的同時,區內通脹也有升溫的迹象,究竟通脹會否為亞洲區經濟前景帶來隱憂呢?

亞洲經濟體系中,中國和台灣是通脹增長最急速的地區。今年8月,中國整體消費物價指數升至6.5%的10年新高,9月份才輕微回落至6.2%,台灣的通脹率也於9月份升至3.1%的兩年新高。除此之外,印尼和越南於同期的通脹率於同期也分別高企於近7%和8.8%的水平。
亞洲區的通脹情況看似嚴重,但我們認為物價並非全面性上漲,而是受到個別環節,特別是油價和食品價格急升所影響。以油價為例,年初至今,由每桶50美元升至近90美元,升幅達80%。
雖然部份國家並未把油價升幅全部轉嫁到零售層面,但也對區內整體通脹帶來實質影響,對剛進行了燃油補貼改革的印尼和泰國影響更大。
食品價格的漲幅也非常驚人,兩年前中國食品消費物價指數少於2%,但在豬肉和穀物價格急升下,食品通脹已被推高至18.2%。印尼和台灣也有相同的情況,印尼的食品通脹由6月份的10%升至9月份的13%,台灣的食品通脹更由7月的-4.8%急升至7.7%(見附圖)。

出口增長轉弱

可幸的是,亞洲區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脹維持穩定,暫未有明顯上升的迹象。畢竟美歐日經濟增長放緩,對亞洲區出口是有負面影響,近幾個月南韓、菲律賓、馬來西亞和中國等地的出口增長也有轉弱的迹象。上周中國公佈的出口數字,由第2季增長74.5%放緩至第3季50.4%,第3季經濟增長也由第2季11.9%,輕微回落至11.5%。因此我們相信,亞洲區出現嚴重通脹威脅的機會不大,如果非食品和非能源項目的物價能保持平穩,預料未來數月,大部份亞洲區經濟體系的通脹也會稍為降溫,印尼和菲律賓更可能有減息機會。

容許貨幣升值

現時亞洲各地的中央銀行正密切注視通脹走勢,中國人民銀行已於今年內,進行了5次加息和8次調高存款準備金。台灣中央銀行也連續13個季度加息,上月把利率加至3.25厘。花旗分析員預期,如果經濟過熱的情況持續,中國人民銀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有機會進一步調高利率。我們預期,年底前中國會加息27點子。
除了加息外,容許貨幣升值,也是有助通脹降溫。在亞洲地區中,新加坡元和台幣的升幅低於同區貨幣,相信當地央行容許貨幣升值的機會較大。中國正面對高通脹和貿易盈餘增至1.4萬億美元,相信也會對人民幣升值給予更大彈性。我們預期,人民幣於明年下半年,可望升破7算水平,屆時一美元可能只兌換到少於7元人民幣。
張敏華 高級投資策略師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