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資訊科技教學推行多年,不少學校的資訊科技設備已經老化,教育局計劃撥款兩億元津貼各中、小學購置新的資訊科技設備,平均每校可獲得20萬元,有教育界人士批評撥款不足,當局答允會再作研究。教育局指有些學校積存逾百萬元用剩撥款,提醒有關學校可用餘款購買電腦等資訊科技設備。
「對草根學校不公」
教育局昨發表「第三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諮詢文件,計劃一次過撥款2.31億元,提升學校運用資訊科技教學。該局會在一個月諮詢期過後,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料通過後可於明年初推行。
當局曾透過優質教育基金,推行購置資訊科技設施計劃,但校方需自行籌募一半款項,再向基金配對另一半款項。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教育基建)張國財昨承認原計劃有問題,「對草根(學生為主的)學校不公平,唔會再做。」
教育局遂計劃撥款兩億元,予全港約1,000間中、小學更換電腦和投影機等資訊科技設備。學校需提供簡單的資訊科技教學計劃書,當局會以每班可獲8,500元作撥款單位,即一所24班的學校可獲20.4萬元。張國財提醒學校校長,其實他們也可利用傢俬及校具津貼撥款,購置資訊科技設施,「(有些校長)以為只係可以買傢俬同實驗室用品。」有學校滾存的用剩撥款,多達100萬元。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撥給學校購置新資訊科技設備的撥款並不足,「但總算好過冇。」
第三期資訊科技教育計劃建議
項目:津貼學校購置額外資訊科技設施
款項:2億元
項目:提供一個以課程為本的網上教學單元資料庫
款項:2,500萬元
項目:加強對學校與教師的資訊科技技術支援
款項:500萬元
項目:提升家長對資訊科技認識
款項:100萬元
總額:2.31億元
資料來源: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