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一些受污染的食物會肚痛不適,因為細菌引致食物中毒。提供食物的食肆,可能因而要關閉進行清潔引致重大金錢損失。細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食物受到細菌性病原體污染,許多食肆、酒店、製造商或食物供應商會定期抽取食物樣本進行細菌化驗,確保食物無被致病菌污染。
常見可致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細菌有大腸菌群(Coliform)、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及沙門氏菌(Salmonella)。
大腸桿菌是大腸菌群的一種,經常被發現在人或動物的腸道中,也存在環境污染物中。大腸桿菌也可用作量度食物質素及環境衞生情况,在香港大腸桿菌食物中毒事例屢見不鮮,一般症狀包括腹瀉及腹部抽筋等。
金黃葡萄球菌耐熱
金黃葡萄球菌通常存在於人類的頭髮、鼻腔、皮膚和咽喉等地方,一般會被高溫或消毒劑消滅,其產生的毒素較為耐熱,可存於已煮熟的食物中,引致食物中毒,又可經由處理食物人員及環境中的金黃葡萄菌污染食物。而糕點、肉類、蛋類及奶類等是較容易受污染。患者會呈現嘔吐、反胃及腹部抽筋等。
沙門氏菌是一種較熱門的致病菌測試項目,常見於家禽或豬隻的腸臟內,也存在泥土、水、廚房或工廠的桌面等環境。較容易受污染的食物包括肉類及肉類製品,特別是家禽類及蛋類食品。沙門氏菌中毒症狀包括肚痛、發燒、嘔吐及腹瀉等。
資料來源:SGS香港通用公證行食品部技術主任陳家櫻
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