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注中日較勁<br>誰是亞洲新領袖

美關注中日較勁
誰是亞洲新領袖

中國自主研製的首個探月衞星「嫦娥一號」昨成功發射。有海外分析指,隨着中、日兩國均成功發射探月衞星,以及印度早前亦宣佈將在明年4月發射探月衞星,新一輪太空競賽將在亞洲正式揭幕。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決策部主任弗里斯(JoanJohnsonFreese)指︰「在亞洲,許多國家都在觀望誰是下一個區域領袖。」

雖然中國官方一再強調不存在太空競賽問題,但有香港學者指,作為中國主要競爭對手的日本,未來將對中國有所顧忌,擔心其在亞洲大國的地位受到威脅。
美國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昨均有報道嫦娥一號升空消息,並指此舉標誌着中國向2020年載人登月的目標邁出重要一步。日本「時事新聞社」亦指,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有助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新領導班子,提高聲望。

日報指隱藏軍事目的

不過,日本《產經新聞》則指,中國此舉一方面是想在國際社會中樹立「航天大國」威信的野心,另一方面亦隱藏着想獲取月球資源以及軍事的目的。日本在上月成功發射「月亮女神」號探月衞星,有關專家分析指,中日兩顆衞星的設計,都是用於收集月球數據,為最終實現載人登月作準備,令外界關注中日兩國的太空競賽。
負責是次探月計劃數據分析的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陳烱林則認為,中國是次成功發射將令中國在有關太空技術上追趕到日本,像日本的放射科研儀器精確度較高,而中國則以火箭技術取勝。
不過,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則指,中國今次發射嫦娥一號,無論在技術含量、軌道運作、測控精確度,或是稍後進行探月科研的實用性,均較日本優勝。而中國所使用的運載火箭「長征三號甲」,過往發射成功率高達100%,較之日本所使用的「H2A」火箭的90%為高。

考慮網上公開月球照

黃東又指,中國的探月工程一直保持高透明度,如香港等地的境外科學家可參與有關數據分析;嫦娥一號所搭載的其中兩件儀器,亦是由澳門科技大學參與研製。
而最難得的是,當局早前更透露,會考慮仿效全球網絡搜尋器谷歌(Google)的全球衞星地圖,把月球的照片在網上公開,這對人類研究月球將有很大的貢獻。黃東說:「相比之下,日本的月亮女神只拍攝到局部月球表面,計劃亦較為封閉,所獲取的數據只作為自用,貢獻沒中國那麼大。」他指,如果中國可以及早研製出重達逾1,000噸的大推動力火箭,則可較日本更快實踐送人登月的目標。
中國在今年1月,成功用發射導彈摧毀一顆人造氣象衞星後,引起國際關注。有外國分析指,隨着美國再次展開在月球建立基地,國際社會擔心,中、美、日、印等國家勢將展開太空軍備競賽。
本報記者/美聯社/法新社

中日探月衞星比較

-命名由來-
‧中國「嫦娥一號」:取自中國「嫦娥奔月」神話,由官方命名
‧日本「月亮女神」:又名「輝夜姬」,是日本古代傳說中的月亮女神,名稱由日本公眾選出

-發射日期-
‧中國「嫦娥一號」:24/10傍晚6時05分
‧日本「月亮女神」:14/09上午9時31分

-發射地點-
‧中國「嫦娥一號」:四川西昌衞星發射中心
‧日本「月亮女神」:鹿兒島南部海種子島宇宙中心

-組成部份-
‧中國「嫦娥一號」:僅得主衞星,安設有8種24件探測儀器
‧日本「月亮女神」:主衞星,附帶兩個子衞星,在進入月球軌道時,放出進行探月

-運載火箭-
‧中國「嫦娥一號」:長征三號甲火箭
‧日本「月亮女神」:H2A-13火箭

-任務-
‧中國「嫦娥一號」:繪製月球立體地圖;探測月球上14種礦物元素分佈;評估月球上土壤厚度;監測地月空間環境
‧日本「月亮女神」: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變;獲得月球表面環境資訊;在月球軌道上進行電波學研究

-壽命-
‧中國「嫦娥一號」:一年
‧日本「月亮女神」:一年

-繞月軌道-
‧中國「嫦娥一號」:距月表面200公里
‧日本「月亮女神」:距月表面100公里

-耗資-
‧中國「嫦娥一號」:約14億港元
‧日本「月亮女神」:約21億港元

-未來計劃-
‧中國「嫦娥一號」:2011年機械人登月
‧日本「月亮女神」:2015年機械人登月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河北邯鄲一名幼兒園教師,用簡單的火箭模型,介紹有關「嫦娥一號」衞星的知識。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