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Sir毛俊輝告別香港話劇團並不表示告別香港戲劇界,下一步可能是更具意義更高的一步,西九的文化發展是其中一步,將香港優秀舞台作品以廣東話帶到國內,突破方言界限是另一步。
《梨花夢》這台連開十七場,各方好評不絕的好戲大概是他離任前的壓軸作。作為一位戲劇人,能出任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當然是一宗難能可貴的機會,更難得毛Sir並非「做咗呢份工」而是「做好呢份工」。
入團七年,正是話劇團公司化的年代,其實不算長的時間,毛Sir讓話劇團脫胎換骨,其間面對癌症侵犯生死存亡,但《煙雨紅船》、《新傾城之戀》等等成功著名作品亦是這段期間完成。尤其《新傾城之戀》在上海以全廣東話演出得到的掌聲與讚美言比香港更甚;這個突破很重要,從來粵語作為本地通用及合法語言帶來香港文化發展的一道屏障。
除了珠三角及部份廣西地區,馬來西亞及美加澳粵人港人聚居區域,廣東歌是例外,但話劇一直未敢踏出那道方言線。能夠完全聽懂一齣戲所應用的語言當然是一回入心入肺的享受,然而能衝破語言阻隔,以演員的感染力去打動觀眾心房,那可是更高層次的話劇藝術,毛Sir在國內演出的作品做到這艱難的一步。相信《梨花夢》加入戲曲的豐富形象內容,更具備能量打進國內不同區域廣大的觀眾心眼。
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理想,聽着毛Sir平靜地訴說將有重大決定;離開由他轉變命運脫胎換骨的話劇團……初時以為自己聽錯,再聽才確定這是事實。西九的出現不單止為香港豎立另一座香港人或香港政府引以為傲的地標(日後西九文化區如成功建成,文化中心不如推倒打散再另作用途。)更重要是貫徹一股具國際視野的文化動力,而非小圈子大灑金錢的浪費派對。
以毛Sir過去的舞台「戰績」,對話劇的抱負及宏觀Vision,向西九拍門是重要而明智的下一步。
「我唔想西九成立後仍要向外面買大騷!」這是毛Sir為自己重要決定及香港文化發展的落眼點,香港過去太看低自己的創意人與文化作業,是時候了解及看重自己了;毛Sir與西九大概便是一起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