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點火!」她,昨晚6時05分,搭乘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奔月去了,將拉開一年的探月歷險,為中國人登陸月球邁出關鍵第一步。她,不是飛入月宮的神話人物嫦娥,而是背負中國激情登月夢的中國首枚探月衞星──「嫦娥一號」。不過,「嫦娥一號」也許感到絲絲孤寂,中共新一屆領導層昨均沒有親赴發射現場支持,她只能孤身遠飛奔月。
這是中國自行研製載人太空船「神舟五號」、「神舟六號」在2003年及2005年成功環繞地球後,中國航天事業的另一大突破。然而,遠赴四川西昌衞星發射基地督師的,僅行將退休的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他說:「嫦娥一號衞星的發射成功標誌着探月工程邁出關鍵的一步。」他隨後向在場科學家、專家組,傳達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等的祝賀。
「火箭留下的煙像巨龍」
「感覺太震撼了!很久沒有這麼震撼了,因為火箭騰空的一剎那,特別的漂亮,中國的巨大發展,你看那留下來的煙,好像一條巨龍!」「震耳欲聾的聲音,感覺不一樣!」逾千名親身目睹「嫦娥」飛天的遊客,卻是興奮莫名,立即拍掌狂呼,現場氣氛猶如過春節般熱鬧,有人立即燃燒爆竹,有人揮舞國旗,有人搖動橫額,紛紛祝願嫦娥一號完成任務。
一直關注嫦娥一號探月計劃的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指出,嫦娥一號昨飛天,堪稱完美,接近100分,為探月計劃邁出成功第一步。不過,他指出,嫦娥一號能否全面成功,完成四大任務,協助繪製月球立體地圖(即月球儀),還看下月中她能否成功向地球傳送月球照片:「神五、神六距地球的飛行距離僅200公里左右,但嫦娥則不同,要跨越地球與月球之間的38萬公里距離,是對中國遠程通訊的一大考驗。」
而香港浸會大學物理系謝國偉教授指出,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一號,除有助推動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外,還有助外界了解月球資源。他又指,有關計劃會直接推動中國科技發展,因為這些技術不僅掌握在政府科研中心內,相信還會慢慢滲透到民間商業機構上。
內地專家更是雄心勃勃,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肖佐教授稱,中國正籌劃「夸父計劃」,再過五年,「夸父」衞星有望逐日,預計在2012至2014年間發射。
昨日傍晚6時05分,一聲令下,負責運載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火箭開始點火,然後徐徐上升。由於發射現場較早時下過兩小時暴雨,雲層低厚,長征三號甲火箭很快便隱沒在雲霄中。
嫦娥一號昨能否順利升空,端視兩個關鍵,一是否能在星箭分離後24分鐘,張開太陽能板;二是能否展開定向數傳天線,若兩者都能成功完成,嫦娥一號就可說發射成功。晚上7時20分,嫦娥一號張開太陽能板;一分鐘後,定向天線順利展開,發射至此圓滿成功。
1年後能源耗盡撞月球
隨後,嫦娥一號展開其奔月之旅,先經過13天18小時,飛越100萬公里,才能達到距離月球200公里的工作地點,展開長達一年的探測工作。至於一年後,嫦娥一號能源耗盡、生命走到最後一刻時,外界普遍預期,她將奮身墜入月球表面,搜集地面資料,然後,將訊息傳回地球,完成最後任務。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