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細米 - 邁克

不食細米 - 邁克

請不要再為《色,戒》被否決競爭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抱不平,免得人家老外笑中國人一天到晚發獎寒,自己丟自己架。自從八十年代張藝謀陳凱歌在國際掀起攞獎潮,華人導演就金睛火眼紮穩馬步,只待哨子一吹立即搶身衝線,絕不錯失任何為國爭光機會。以往我不齒中文報刊採用「勇奪」形容這些心想事成的健兒,真是太沒有幽默感了──汗流浹背咬緊牙關爭取最高榮耀,就似獅子採青猴子偷桃,不是「勇奪」是什麼?
參展不是不好,帶着作品上到國際擂台,不論與同行切磋武藝,還是在鄉下佬面前表演絕技,統統都有積極意義。然而逢請必到逢到必早,還要不斬樓蘭誓不還,姿態便不十分美妙。運動的精神一旦全副放在奪標,那種兇狠只會令人心寒,拍電影畢竟沾點藝術創作色彩,功利的計算如果有也最好不是大前提。更恐怖的是不分中港台露出同一款猙獰,鬼佬鬼婆再天真純品,都很難不跳到種族主義色彩的結論,斷定炎黃子孫個個好勝心強過性慾,而且唯洋人是瞻,非得經歐美的巨手蓋上認可證,不能肯定自己的成就。
要在別人地頭掏寶,就要服從別人的遊戲規則,誰教你自己不爭氣,橫陳在砧板任人魚肉?那個為不諳英語人士設立的雞肋獎,的確以國家為單位,既然部隊駐守聯合國,不能怪大閘的守衞閉門不納。再說,李安連最佳導演都拿過了,不是說大雞不食細米嗎,怎麼還在意專門接濟舊大陸遺老和第三世界飢民的外語片獎,於乞兒兜搶飯食?有《斷背山》的輝煌戰績,向其他獎項進軍好了,以一等公民的身份與長子嫡孫拗手瓜,何必窩囊到擠在二奶仔群中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