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皮皸裂,粵人稱為「爆拆」,很暴力;以前,秋後亁燥,我就一定爆拆,爆得口黑面黑。這幾年,家中和店裏,門窗常閉,冷氣長開,木器亁得噼啪響,可人,就是不爆了。原來,皮膚這種東西,不能嬌慣。你要爆拆?好,請自便。我仍舊一天十來次,用肥皂亂擦,用手指狂捽,用開水濫洗,用亁布狠揩……嘿,臉皮,當然變厚了,但就是不敢亁,不敢燥了。「筋骨可以練,肌肉可以練,沒想到連皮膚,也可以練!」老友侯嘉林醫生來訪,我慷慨授以「練皮膚」的心得,他聞言目瞪口呆,大概過於驚歎,竟來不及稱許我這項重大的發現。
侯嘉林,比電視劇《醫神》裏的「Dr.House」年輕,但醫術,絕對高明;他是診治香港第一個愛滋病人的醫生,任職衞生署期間,機場懷疑發現炭疽菌,社會上有奇難雜症,他都得調查研究;而且,不時到英美去進修。他是皮膚科的專科醫生,年前,不當公職,在尖沙咀美麗華酒店旁邊,開了家「皮膚中心」,醫皮膚,也教人護膚。
好多人的皮膚,本來沒問題,卻因為護膚,因為護膚品,惹出了無窮盡的問題;我這個醫生朋友,竟把坊間有售的護膚品和化妝品,全買回診所,以身犯險。「請猜一下,我身上哪個地方的皮膚最白最嫩?」侯醫生,正人君子,某夜,竟問了這麼一個非常猥瑣的問題。沒人敢猜。「手背。」他揭盅;原來用手背,試盡天下成藥。於是,女人問該用什麼品牌化妝品?怎麼用?用多少?用了會不會變成一塊豬扒?他對答如流。
為了替人除斑去痣,他投資了不少好機器,原來做醫生,成本這麼高。「還是做作家好。」我說;認識嘉林十年,當年,他還熱愛文藝,剛拿了個散文獎;後來,他以筆名「寧志」寫醫學專欄,是罕有地,除了文筆,還有醫術和醫德的醫生。「細菌,在顯微鏡下,是最美麗的。」難得在爛肉下,他竟找到他的文學,他的詩。你自覺皮膚不好?想靚?可以學我一樣「練皮膚」,練來練去,只練出一張砂紙臉?愚見以為,還是去找侯醫生,穩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