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便宜,所以濫買 - 李怡

因為便宜,所以濫買 - 李怡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一書的作者是莎拉.邦喬妮(SaraBongioni),書的副題是「一個家庭在全球化經濟中的歷險生活」。作者一家,包括丈夫和兩個孩子。當這位主婦決定「IwantedChinaout」之後,她一方面發覺很難辨識哪些商品是中國貨,另一方面又發現要找到非中國製造的替代品更難。從鞋子到太陽眼鏡,從捕鼠器到印表機的炭粉匣,這些過去不假思索就能買到的便宜必需品,如今都得大費周章才有機會買到「非中國貨」──只是有機會,不代表一定買到。
要拒絕為兩個小孩買中國製造的玩具,就更難了。作者的小孩在商場中找不到任何中意的非中國製的萬聖節玩具,嚎啕大哭地問媽媽:「我們為什麼再也不能買中國玩具?」想堅決拒買中國貨的媽媽,怎能狠心拒絕寶貝兒子的要求?又怎麼向一個五歲的小孩解釋為什麼要拒買中國貨?而且,堅拒中國貨還使她擔心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極端的排外者,並誤以為是中國人不好。要實行她的一年不買中國貨規劃,實在是很大的心理考驗。她只能對孩子說,應該讓其他國家也有機會賣東西給美國人,不能全部都讓中國佔去。但作者自己也不明確知道這理由是否成立。
作為一個中產家庭,沒有「中國製造」的生活也會拮据,至於低收入家庭就更不可能拒絕「中國製造」了。沃爾瑪的中國鞋子,比街角鞋店的鞋子,便宜太多。
這項抵制行動給作者的正面意義只是:便宜的中國貨儘管可以降低生活必需品的開銷,但正因為它們便宜,就讓你多花錢買了很多非必需品。書中舉許多生活實例說明:找不到非中國製造的替代品,那就亁脆不要用這物品,沒有它們,你也可以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