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時光 - 陶傑

歡樂時光 - 陶傑

官方電台有一處殖民地遺蹟,一家公餘聚飲的酒吧。
英國的酒吧,不止像廣東的茶樓,是讓辦公室政治消毒的地方。上班的時候開會,針鋒相對,爭論異常尖銳,下班之後,到樓下的酒吧買一杯啤酒,這一輪你付錢,下一圈該我,一碰杯,多大的仇怨也可以化解。
一家酒吧像一個湖泊,當河水上漲,湖在河的支流盡處,是用來蓄水的。多了這樣一個所在,辦公室的恩怨,就有了排洪的地方,在酒吧裏多喝兩杯,心情歡快,今天的一場爭論,心底裏有一條刺,最終都化成酒水,蓄聚在膀胱,上廁所去,一手扶着牆壁,打一個酒噎,唏哩花啦的一瀉千里,就沒有事了。
在英語世界工作,性格有稜角,不必提防在辦公室得罪人的。爭得再激烈,五點半鐘在對街的的酒吧喝一杯就沒有事了。他們開會時不必時時強調:「我這是對事不對人,有一點意見,講出來,希望你不要介意」之類──凡爭論必先附帶此一聲明,就證明這種社會的人際關係是有毒的,在這句話裏,你假設對方是一個心胸狹窄的小人,在會議上,你提出跟他不同的意見,是頂撞了他的尊嚴,令他在其他同僚面前顯示他的膚淺,有了這一切有罪的推斷,再鄭重附加一句聲明,在華人社會,可笑的是對方一定意會不到這句話其實是含蓄地貶低了自己的人格,他會冷冰冰地聽着,然後,他怎會不介意?他會記恨一輩子,有機會,再報復整死你。
這種社會,永遠內鬥,永遠沒有和諧,因為他們許多工作單位,樓下少了一家酒吧的原故。
倫敦最古老的酒吧都在商業區,酒吧都有一塊古老的圖案招牌,名字古典得很怪異。例如,在歌芬花園,有一家叫「山羊和旗」(LambandFlag),山羊跟旗有什麼關係?都有一個湮遠的掌故。酒吧開在十六世紀,至今布置依舊,生意不絕,莎士比亞和他劇團的藝人都來過,只是今天換了金融城裏年輕的分析員和銀行家。
日本人學習現代化,先學了這等生活方式,東京的上班族,下班上居酒屋尋樂,傳來香港,變成所謂歡樂時光。其實,這段時光不是讓你歡樂的,而是為了和解,一切不必多言,一句亁杯,替你買杯健力士,今日在辦公室裏的對抗,盡在不言的半醉之中。
當然是對事不對人,還何須處處強調呢?一部知識浩瀚的大英百科全書就是這樣誕生的。酒精可以消弭心病,酒精融和內鬥,這是英國人撤退時在電台留下一座公餘酒吧的原因,接過來,照着辦就是了,不要讓它冷落,不要把它改成一家港式茶餐廳,所謂文化遺產,令你有別於鄰近地區,有時只是丁方寸地的一家小酒館,文化,就是如此之簡樸而精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