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號」今升空<br>中日展開征月競賽

「嫦娥一號」今升空
中日展開征月競賽

中國首枚探月衞星「嫦娥一號」將於今日傍晚6時零5分,在嚴密保安下,在四川西昌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展開一年的探月任務,令中國成為繼美、俄、日後,全球第四個對月球展開全面探索的國家。美國《華爾街日報》指,中國這次發射探月衞星,加速新一輪太空競賽,力圖打敗競爭對手日本,成為亞洲首個讓太空人登陸月球的國家。但兩國要送人上月球,均需數十年才能成功。

西昌衞星發射中心昨日已進入全面「臨戰」狀態,暫停接待外來參觀旅客。門前哨兵,更前移200米站崗,不准任何未經許可車輛靠近發射中心。當局並在10多公里外設置關卡,查驗行人證件,不允許非附近居民進出。有記者嘗試「闖關」,都被中途攔截。今晨開始,通往發射中心的通道將戒嚴,只能出不能進。

基地周圍1.2萬村民撤離

嫦娥一號昨日各項數據正常,進入發射前最後階段。由於嫦娥一號發射瞬間,會引爆巨大聲響,而升空瞬間所產生的高熱能,也會擴散到方圓500到1,000米之間,因此在發射前後數小時內,一定要把距離發射中心2.5公里範圍,列作為絕對撤離區。當地1.2萬村民,會暫時遷離家園四至五個小時。據悉,這個安排是要防範出現突發性事故。1996年2月15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首次運載國際通訊衞星升空,點火起飛22秒後墜地爆炸。有報道指,當時現場死了500人。
據了解,嫦娥一號今經由長征三號甲火箭運載升空後,首先會繞地球三個圈,在預定時間發動引擎,就像擲鏈球般「拋」向地球與月球之間軌道,之後再轉去離地球38萬公里遠的月球軌道運行。如無意外,「嫦娥一號」下月中旬將進入距離地球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正式展開探月。

比日本「月亮女神」先進

香港太空館助理館長徐志文認為,「嫦娥一號」的探索工程,與「神舟」載人太空船僅圍繞地球飛行有很大差別,中國衞星技術也有很大提升。
內地的航天專家早前就指,「嫦娥一號」利用變軌技術,可到達月球的背面,並能把月球的每個角落,進行三維空間拍攝,從技術而言,比起上個月日本發射的「月亮女神」,更為先進,探測廣度更超過美國。
本報記者

中國探月、登月計劃

2007年:「嫦娥一號」衞星圍繞月球,拍攝月球立體影像
2011-2013年:機械人登陸月球,巡視勘察
2017年:機械人採集月球表面樣本,然後運返地球
2024年:中國太空人登陸月球
註:中國專家表示,當局考慮將太空人登陸月球計劃提前在2017年進行。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

「嫦娥一號」升空探月示意圖

1)地面發射(24/10)
2)脫離運載火箭
3)環繞地球,3次軌道修正
4)進入地月轉移軌道(31/10)
5)進入月球軌道後,3次近月減速運行(05/11)
6)到達離月球200公里外的軌道(07/11)
7)傳回首張月球照片(11月中、下旬)

「嫦娥一號」最後12小時準備

日期:24/10/2007(今日)
時間:
06:05:運載火箭及衞星作最後功能檢查
10:05:確定沒有雷電等惡劣天氣,否則便要停止發射
11:05:為火箭加注液氧燃料
13:05:加注液氫燃料,並用惰性氣體噴向火箭與燃料管接口,防止結霜
16:05:開始通電檢查程序
17:25:發射架的旋轉平台展開
17:50:發射架地勤人員撤離
18:03:火箭、衞星改為自行供電,接連地面的電纜脫離
18:04:每10秒各指令報告一次,進入最後10秒,開始倒數計時
18:05:點火發射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嫦娥一號」升空簡介

重量:2,350公斤
長:2.22米(展開太陽能板後,長18米)
闊:1.72米  高:2.2米
壽命:1年
推動能量:太陽能、蓄電池
儀器:CCD立體相機及成像光譜儀、微波輻射測量器、伽馬射線譜儀、X射線譜儀、高能粒子測量器等
其他:進入月球軌道後,將向地球播放《梁祝》、《我的中國心》30首音樂歌曲
任務:
‧繪製月球立體地圖
‧探測月球上14種礦物元素分佈
‧評估月球上土壤厚度和稀有物質「氦-3」資源量
‧監測離地球40萬公里外的空間環境

運載火箭:長征三號甲火箭
(重量:241噸;長度:52.3米)

資料來源:路透社/《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