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毒、有害產品問題,今年才在世界各地爆發,但兩年多前,美國一名財經女記者,已嘗試「拒買中國製造產品」,並在自己的生活中試行一年。她將經歷寫成一本書出版,書名是:《AYearWithout"MadeinChina"》(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非常有趣的書。
作者不是出於對中國的惡意,也不是發現「中國製造」有什麼問題。當時西方只是有零星報道說中國大陸有「黑心食品」。出口食品則仍未揭發。作者只是每天從新聞中獲得中國崛起的眾多資訊,但除了「崛起」之外,有關中國的政經社內情,卻欠缺透明度,使這位財經記者很難切身體會那個離美國七千哩的大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直到二○○四年聖誕節,她發現滿屋子禮物,給她兩個孩子的玩具,都是「中國製造」的。她走進超市,走進大零售商沃爾瑪,看到的幾乎都是中國產品。作為專業財經記者,既不能從正式的新聞途徑得到資訊,就難免產生一種複雜曖昧的不安。這不安,是她不知道中國這個不了解的大國,對她的日常生活介入多深。這不安,帶着對中國產品「入侵」的驚駭,也隱藏着對沃爾瑪所代表的大量消費文化的反抗,對渺小的個人主動選擇權逐漸喪失的恐懼。
以她個人的能力,自然無法與沃爾瑪、與大量介入生活的「中國製造」對抗。但她個人有購物自主權,於是她決定用另一種方式來體驗中國對她真實生活的影響──拒買中國貨一年。
作者在這本書中,記載她這一年購物所遇到的矛盾、困惑、掙扎。你不能不佩服的是:世界上就有這樣執着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