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太子黨 - Uncle Ray

五湖四海:太子黨 - Uncle Ray

最近看到報章報道中國十大富豪,大部份都是三、四十歲左右的人士。
一直以來,對這些新聞都感到很好奇,中國大陸在開放之前是一窮二白,記得九十年代初回鄉時,還是大包小包的,時代不同了,國內同胞當然有理由白眼我們這些港燦。

年輕才俊湧現

為甚麼短短的時間,國內會湧現這麼多年輕才俊呢?筆者最近在飯局碰到一些早於九十年代初在國內開廠的愛國商人及某投行的上市專家,聽他們的故事,可能提供一些蛛絲馬迹。
故事一:愛國商人提到,九十年代初在珠三角設廠,當然少不免與當地有權勢人士有所交往,熟絡後,該名人士竟然建議愛國商人,用一家公司向國內某銀行借款數百萬元,他負責與有關銀行的高層及公安等機構打點,貸款金額平分,然後在賬目上以壞賬名義處理,神不知,鬼不覺。
故事二:上市專家替某國內民企在香港上市,民營企業的老闆,年紀輕輕,風度氣質自是不凡,但在盡職調查有關「公司發展歷史」的過程中,發現年輕企業家的家人,早年連同某些人士,積極以「不合理便宜的價錢」,把國有公司變成私營企業,然後「therestishistory」。

遊戲規則獨特

主觀推斷是,甚麼甚麼首富,都是通過差不多的途徑而取得「令人咋舌」的好處。
國內的遊戲規則跟道德觀念很獨特,香港人很難適應,很難明白。「太子黨」可以操控中國最大的電力集團,然後笑意盈盈地說:「我的成功跟我父親是總理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