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約有三成婦女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症,部份病人經常忘記服藥,可能隨時骨折。全球首種每年只需注射一次的治療停經後骨質疏鬆藥物,最快明年首季在本港註冊,此藥減少骨折機率最高可達70%。有骨科專科醫生稱,未肯定新藥的長遠成效,病人宜諮詢醫生才決定是否轉藥。 記者:陳沛冰
現時口服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分為每日、每周及每月服食一次,新的針劑藥Aclasta(學名:Zoledronicacid),治療停經後骨質疏鬆,每針五毫克,每次以吊鹽水方式注滴15分鐘,每年只需注滴一次,藥效持續一年。該藥已於今年7月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註冊,最快明年初在港註冊。
價格較口服藥物稍貴
香港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總監崔俊明表示,該藥成效與目前沿用的各種口服藥相若,新藥每針3,000餘元,口服藥則每年費用2,000餘元。
他表示,該藥是全球首種藥效可維持一年的藥物,雖然新舊藥的成份均是雙磷酸鹽類,但新藥的化學結構令藥物在骨骼中「搵位」藏起來,依附在骨內的能力較口服藥高,故能抑制人體破骨,減少骨質及鈣質流失,改善骨質疏鬆問題。
據《新英倫醫學雜誌》刊登的一項全球研究,邀請7,600名女性參加,其中包括本港婦女,她們平均年齡75歲,並曾患骨折。參加者中,一半人注滴Zoledronicacid,一半人接受安慰劑。
研究發現,注射新藥的病人三年內能減少70%脊椎骨骨折、41%髖骨骨折、33%全身骨折或25%手腕骨骨折;另外,也可增加髖骨及脊骨密度。該藥的副作用,包括發燒、肌肉痛、頭痛及心律不正。
崔俊明表示,部份病人對口服藥會產生食道或胃潰瘍的副作用,本身有腸胃病及服食類固醇的病人,食口服藥也易引發腸胃潰瘍,可轉用新藥。長者及忙碌的職業女性,經常忘記服藥,影響病情,也可考慮轉用新藥。
可致心律不正副作用
不過,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則認為,新藥的長遠成效未能確定,加上會引致心律不正,這個副作用是口服藥沒有的,現階段應視為二線藥物。新症及服口服藥出現副作用的病人,可諮詢醫生意見,才考慮轉用新藥;但正服用口服藥而療效理想的病人則毋須轉藥。若病人經常忘記服藥,反而應改為每日服藥,令服藥變成習慣。
新藥Aclasta小資料
學名:Zoledronicacid
本港註冊時間:最快明年首季
使用方法:以吊鹽水方式注滴入體內
使用次數:每年1次
減少身體不同地方骨折成效:
脊椎骨(70%)、髖骨(41%)、全身(33%)、手腕骨(25%)
引起副作用機率:
發燒(16.1%)、肌肉痛(9.5%)、頭痛(7.1%)、心律不正(2.4%)
資料來源:《新英倫醫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