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一條腿走路還能走多遠 - 盧峯

蘋論:一條腿走路還能走多遠 - 盧峯

從經濟上看,中國在過去四分一個世紀的發展的確非常驕人,國民生產總值已從頭十名外躍升至第四大經濟體,人均生產總值也接近二千美元,比改革開放前翻了幾番,只可惜在政治上,在民眾參與上,中國在過去二十五年幾乎毫無寸進,共產黨還是一手抓緊所有權力,整個政治過程還是一樣密不透風,充滿枱底交易的味道。
就以剛結束的中共十七大會議為例,雖然有部份小組會議開放讓傳媒採訪及旁聽,但這些開放的環節只像一場場的「政治騷」,大家客客氣氣的在討論胡錦濤的政治報告或甚麼科學發展觀,並沒有甚麼實質的政治討論。到真正進入「戲肉」例如討論人事或政策問題時,會議又變成閉門進行,完全不對外公開,令外界包括中國人民對討論過程一無所知。像這樣的黨代表大會跟以往的十三大、十四大有甚麼不同、有甚麼進步呢?
是的,今次十七大會議有一些重要的人事變動,三位政治局常委包括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先生退出權力核心,不再出任政治局常委。但是,中共決策核心人物或政治局常委和平交棒並不是十七大才有的事,過去幾屆黨大會同樣有份量十足、輩份非比尋常的重量級人物退下政治舞台,包括曾是江澤民主要政治對手的喬石、李瑞環,包括曾出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包括第三代核心江澤民等。現在曾慶紅先生及其他幾位高層退出領導圈子,不過是沿襲過往幾屆的先例而已,算不上甚麼突破,更不能算是建立了甚麼接班的制度。
事實上今次曾慶紅先生及另外幾位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是基於甚麼原則、甚麼理由退任並沒有明確的解釋,並沒有任何官方的說法,只是不斷有小道消息指這些人是因為年齡過大而要引退,但他們是否真的會退下來直到開大會時外界包括中國人民還是不清不楚,曾慶紅先生是留是走到開會時仍是未知之數。若果中共當局連官員退任的制度,退任的原則也不能說清楚,也不能樹立客觀的、明確的準則,那十七大跟過去幾屆的黨大會有甚麼不同,有甚麼改進呢?

自從文革結束以來,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發揚、提升黨內民主都是每屆中共黨大會的主題,每一代領導核心都花費不少篇幅來說領導層如何如何重視黨內民主問題。只可惜這許多年下來,中共領導層都是說的多,做的少。黨內的重大決策包括人事任免都由幾個領導或少數人在討價還價後決定,絕大部份黨員包括中央委員會委員都只有聽的份兒,都只有被知會的份兒,既沒說也沒份參與。今次十七大的報告,決議、人事同樣由高層預備好,參與的黨代表只能表示同意,只能鼓掌讚好。換言之,中共連內部的民主建設也沒有做好,中共連內部的民主機制也沒有改善,更不要說像越南共黨那樣實行領導人差額選舉了。中共這樣的表現跟四分一世紀前有甚麼改進呢?
至於國家的政治體制,人民的政治權利更是二十多年如一日。任何獨立的監察力量,任何非官方的社會或人民團體都被打壓及鏟除,政府對社會、傳媒、互聯網的控制毫不手軟、毫不放鬆。人民既無法參與政治過程,也無法透過政治過程改變政策或捍衞本身的權益,只能採取抗爭的手段迫政府正視問題。
而在十七大會議中,胡錦濤先生及中共領導層對政治改革依然一意迴避,只是堅持把權力,資源,人才都納入中共內,讓中共繼續包攬一切大權,社會及人民則連監察監督的權力、能力都沒有。這種強調集權,忽略監察及制衡的做法,跟以往二十幾年的做法可說完全是一個樣子。但是,隨着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社會上的利益越來越多元化,社會上的矛盾越來越複雜,一個集大權於一身的政黨不僅不合時宜,更難以有效處理各種衝突及挑戰。
周一至周六刊出